原创
云霄向东渠,被誉为“江南红旗渠”。1970年9月,为破解云霄“守着漳江种旱田”与东山岛千年缺水困境,5万余名建设者自带农具、自备干粮,以“肩挑锄挖”劈开24座山头、跨越15条溪流,历时近三年建成全长85.81公里的水利奇迹。他们战顽石、斗激流,首创木拱架技术斩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更用双手筑起保障两县23万亩农田灌溉、滋养民生的“生命渠”。

日前,走进向东渠实地参访,笔者深切感悟到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云霄原县委书记李文庆那句“功劳是人民的,向东渠是老百姓建造的”,正是工程的核心密码——唯有凝聚群众力量、倾听群众心声,才能铸就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民心工程。
向东渠的启示,在厦门思明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中得到生动延续。面对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课题,思明区以“近邻协商”为钥匙,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不仅大力推动建筑师、工程师进小区,将专业力量注入基层末梢,还充分依托“近邻茶话会”、居民协调会、线上直播答疑、“近邻·思民”入户活动等,帮助居民了解掌握老旧小区改造的情况,真正把设计方案晒在阳光下、把决策权交到群众手中,因地制宜找出“最优解”。如筼筜街道侨建花园历经21场征求意见会、96条群众建议打磨改造方案,“耳对耳”听民声、“心贴心”汇民智,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新港广场小区业主自筹300余万元参与升级,用于小区大门门面提升、电梯更换、地下车库改造翻新、智能化门禁系统等多项改造项目,实现从“老破旧”到“高颜值”的蜕变。
从云霄向东渠的全民攻坚,到思明区“政府配菜”转“群众点单”的治理创新,本质上都是对“人民至上”初心的坚守。当治理力量源于群众、治理成果惠及群众,当专业智慧与民间巧思双向赋能,无论是跨县水利工程的攻坚克难,还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顽疾破解,都能找到破题密钥,让民生工程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
【作者单位: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