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网文潮涌刺桐城 海丝起点觅新章——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嘉宾泉州采风侧记
2025-11-13 09:08 泉州通客户端

11月的泉州,海风温润。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网络作家、文学专家、作协代表、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120余人走出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会场,从“论道者”转变为“探寻者”,深入泉州这座世遗名城,开启了一场以海丝文化为脉络的文学采风。

采风活动分三条线路:探寻“非遗瑰宝匠心传习”——从中山路的骑楼烟火到蟳埔女的簪花围;追寻“海滨邹鲁文脉”——自清源山的老君哲思至九日山的祈风石刻;“穿越宋元探寻世遗”——在关岳庙的香火与清净寺的幽静间感受文明对话。三条路线,三种视角,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在活态的历史现场,为网络文学寻找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灵感与底气。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尧 通讯员 卢炎煌 李泽波 文/图

知名网络作家、文学专家、作协代表、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在海交馆采风


古港新韵

在活态现场重构故事肌理

嘉宾们走在人头攒动的西街,开元寺的千年双塔与街头巷尾的咖啡香、文创店自然交融。这种奇妙的“混搭”感,却毫无违和感,正是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独特气质。

“泉州的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日常中的‘活素材’。”曾著作《十宗罪》、《秦书》等著名小说的作家王黎伟(笔名蜘蛛)深有感触。他认为泉州的文化交融是一种千年沉淀的“有机共生”,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背景,而是可触摸的故事肌理,“开元寺的浮雕、清净寺的碑刻在千米之内相映成趣,这种‘和而不同’的包容,本身就藏着跨越国界、信仰的冲突与和解,是极具张力的叙事主题。”

一件描绘两位蟳埔女协作劳动的石雕,让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驻足良久。“蟳埔女的大裾衫、宽脚裤,不仅是服饰,更是一种坚韧、勤劳精神的符号。她们身上体现的闽南女性‘爱拼敢赢’的特质,是极具感染力的角色原型。”她表示,将这种鲜活的地域形象与烟火气融入创作,能让网络文学摆脱悬浮感,获得扎实的落地感。

最令嘉宾们赞叹的,是泉州历史与当下的“无缝衔接”。胡慧娟分享道:“站在开元寺内,能听到一墙之隔西街的喧闹;百年古厝里开着现代店铺。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城市自然生长的结果,为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灵感来源。”

知名网络作家、文学专家、作协代表、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在洛阳桥采风

向海而歌

海洋文明拓新网文“世界观”

追寻“海滨邹鲁文脉”的旅程,更像一场关于文明格局的思考。在九日山见证宋元祈风盛事的摩崖石刻前,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追溯族群跨海迁徙的脉络中,一种区别于传统叙事的“海洋中国”史诗感扑面而来。

知名网络作家董江波(笔名冷得像风)将泉州的历史基因视为“网络文学创作的超级富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族群纽带、清源山的老子哲思、九日山的海洋文明,恰似构建网络文学宏大世界的三大支点。”他特别指出,九日山祈风仪式是“制度性商贸”与“海神信仰”的融合,这种矛盾统一性,是“权力与信仰”叙事的绝佳素材。

泉州作为宋元“东方第一大港”的开放基因,为网络文学的世界观构建提供了新范式。贵州省网络作家协会会长段存东(笔名晴了)分析道:“泉州曾是一个全球网络的节点,体现各种文明力量的交汇、碰撞与平衡。这启示我们,故事可以发生在一个多种势力交织的‘十字路口’,主角可以是斡旋各方的港口主官、混血商人,其行动逻辑更复杂,故事也更具张力。”

董江波提出了一个极具网文思维的构想——“海丝人物召唤系统”:主角通过一本古书,将郑和、阿拉伯学者等海丝传奇人物召唤到现代泉州,引发古今中外的直接对话。“这种设定既有‘金手指’的阅读快感,又能自然展现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多元文化,探讨文明互鉴的深刻主题。”

对于泉州的多元信仰共处,段存东说:“在泉州,关岳庙、清净寺、天后宫和谐共存,这不是教义辩论的结果,而是民众基于航海、经商等现实需求的务实选择。这种信仰的‘实用性’,能让网络文学更接地气,充满烟火气。”

知名网络作家、文学专家、作协代表、平台代表和媒体记者在德济门遗址采风

刺桐花开

从海丝起点到网文出海新航道

作为古代海丝起点,泉州在当今的“网络文学出海”浪潮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如何将深厚的历史IP转化为全球读者喜爱的故事,成为采风活动的深层议题。

王黎伟分享了他的创作思路:从“簪花女”这一视觉符号切入,嫁接“文化传承”与“女性成长”的普世议题。“用写实笔法描绘闽南风情,再让地域故事拥有跨越文化的共鸣力,这是泉州元素走向世界的关键。”

网络文学平台方则着眼于长效机制。胡慧娟建议:“可建立泉州历史人文资源库,组织作者深度采风,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对话,系统性地推动创作。晋江文学城愿发挥平台优势,让这些蕴含泉州文化的作品走向世界,助力国际传播。”

网络文学与泉州的对话渐入佳境。与会者带着满满的灵感离去,而古城的故事,正等待着被注入新的生命力。正如段存东所言:“泉州告诉我们,‘中国故事’不仅是关于长城和故宫,也是关于帆船与海洋。它为网络文学提供了一种拥抱复杂性与多元性的视野,让‘中国风’成为一种能够包容世界、对话未来的宏大叙事。”

从海丝起点再出发,网络文学的新章,正伴着古刺桐港的潮声,缓缓展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