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2日讯(通讯员 黄寒玉)“真没想到,在二级医院生孩子,都不需要花什么费用!这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在漳州市诏安县一家二级医院,刚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林女士,拿着结算单惊喜地算起了账。她的生育总费用为5467元,医保基金按新政策给予了100%报销。
林女士的“惊喜”,是漳州市全面提高住院分娩医保报销待遇水平落地见效的缩影。
待遇倾斜,一份看得见的“减负账单”
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漳州市医保部门精准施策,大幅优化了报销结构。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院分娩,实现医保基金全额报销,极大鼓励了群众就近就医;在三级、三级甲等医院分娩,报销比例也分别提升至90%和80%,确保了不同就医需求家庭都能显著减负。
据统计,今年辖区内已有超1400余名孕产妇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医保基金支付573.94万元。这一串串数字,汇成了一本沉甸甸的民生“减负账单”。
不止于分娩环节,漳州医保的福利保障已向前后延伸。自2024年9月1日起,漳州市把“胚胎移植”等8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取卵针、胚胎移植管等2类可另行收费耗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设起付线、不限制医院等级。这些费用在自付15%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职工医保可报80%、居民医保能报60%,让不孕不育家庭实现生育梦。
值得一提的是,怀孕后的产检费用也已被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报销。职工参保人在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产检超过500元的部分按比例报销,一年最高能报2.7万元,缓解了准妈妈定期产检的经济压力。
联办破壁,一次感受得到的“服务提速”
“老大出生时,我前后跑了一个多星期,才把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办齐。现在二宝出生,我在病房里用手机花了十几分钟就全搞定了,这变化真是天壤之别!”刘先生在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闽政通”APP上顺利为二宝办结了所有证件。
这得益于诏安县大力推行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过去,新生儿家庭需要穿梭于医院、公安、医保、人社等多个部门,流程繁琐耗时。如今,医保部门打通数据壁垒,将涉及4个部门的七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宝妈宝爸只需在闽政通APP“一次申请”,后台数据便开始“跑腿联办”,实现“一网受理、一站式办结”。在医院就能同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事项,不用再跑多个部门。
今年以来,诏安县已有超过330余个新生儿家庭体验了这场“服务提速”。新生喜悦的背后,是政务服务升级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更贴心的是,宝宝出生后90天内,还能享受“落地即参保”的便利政策。宝妈宝爸为宝宝参保,那么宝宝从出生当天起就能享受医保待遇。
免申即享,一种主动上门的“政策温度”
“我正忙着带孩子,完全忘了申领津贴这回事。没想到钱直接打到卡上了,这种‘被动收钱’的感觉太好了!”诏安县某企业职工赵女士收到了一条银行到账短信,原来是她的生育津贴已由医保部门自动拨付。她表示,作为新手妈妈,精力完全被孩子占据,以往听说申领津贴要准备一堆材料就头疼,现在“零材料、零跑动、零申报”的模式,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贴心。
职工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依托“福建医疗保障”等线上平台,通过系统数据自动校验比对,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享受对象。一旦校验通过,系统即自动触发生育津贴申报,无需职工提交任何申请材料,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模式革命。
这项举措不仅解决了宝妈们“无暇申领”的烦恼,更通过智能化手段,确保了惠民政策“应享尽享”。自实施以来,诏安县已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生育津贴超过30.29万元。一笔笔自动到账的津贴,如同主动敲响家门的温暖,让医保政策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幸福的家庭。
据漳州医保政策,只要职场宝妈连续参保满12个月且符合国家和我省生育政策的,同时医保账户的银行卡信息完整,津贴会在生完宝宝的次月,直接打到卡里。宝妈们只需在闽政通APP补全医保账户银行卡信息,以确保津贴顺利到账。
从经济负担“做减法”,到办事流程“做除法”,再到政策送达“做加法”,医保服务国家人口发展大局,聚焦民众生育关切,用一系列务实举措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民众可感的实惠,漳州市诏安医保部门这本医保“暖心账”,记录着医保服务的深度、速度和温度,切实回应了家庭的期盼,托举起“生得起、养得好”的幸福未来,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注入坚实的医疗保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