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
福清市海口镇三华农业园果香扑鼻
走进果园
只见成排的芭乐树上挂满了圆润的果实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来自台湾的新农人廖健强
穿梭在400亩芭乐果园间
指导工人采收
看着一颗颗成熟的果实挂满枝头,廖健强黝黑的脸上扬起笑容:“这是从台湾带来的原株,如今在大陆扎根结果了。”这抹果香,藏着他跨海耕耘的故事。
廖健强的农业梦
始于一次偶然的大陆之行
2006年
他以台湾微生物技术专家身份随团考察
在中国种子集团会议室里
一整排农业博士的阵容让他震惊
从青岛到寿光的公路上
绵延两小时的玉米田更让他动容
这片广阔的土地
正是农业技术的理想试验场

2010年,廖健强在福州开办了公司,带上微生物菌剂的技术,到田里去推广。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艰难。农民对这种“高成本、见效慢”的新做法并不感兴趣,常常有人摇头:“花二十元种的菜,卖价却一样,值不值?”
他坚信:“说一千遍不如种给人看。”后来,他在漳浦租下一片地,种下台湾水果玉米。那是一种能生吃的爆浆玉米,他用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药剂。几年后,玉米成熟上市,一根卖十元,依然供不应求。
这个成功,让当地农民看到了新路子,也让廖健强的信心更足。他还给他的农产品起了个名字“火金姑”,就是闽南语“萤火虫”的意思——“萤火虫只栖息在干净的地方,我希望我的作物也一样,只长在健康的土壤里。”

2021年
机缘巧合下
廖健强与福清三华农业有限公司合作
成为一名“农场主”
将台湾优良水果原株
与成熟的休闲农场经营理念
同步带来大陆

“品质比产量更重要”是他的口头禅,他将台湾绿色有机农业模式因地制宜落地福清:采用物理防治、生物制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这也让三华产的果实售价高出市场同类产品,稳稳占据高端市场。
在福清,廖健强见证着两岸农业智慧的奇妙融合。他带来的台湾有机种植技术,遇上了大陆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无人机编队替代人工打药,效率提升十倍以上;即将启用的数字农业系统,能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田间温湿度。“以前自己操作无人机,现在有专业团队服务,大陆的科技服务很到位。”
这种融合更体现在人才的传承中。看到当地年轻人接手农场后快速掌握智能种植技术,廖健强倍感欣慰。年轻一代的接受度,让他看到农业有了新希望。如今,他的微生物技术已服务于众多福建茶农,让茶叶增产10%的同时,香气更浓郁,帮助茶农们走出一条优质优价的新路。
如今,三华农业园已是本地学生常来的研学场所,廖健强会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解有机种植、生物防治等知识。廖健强说,未来他将把这里作为两岸研学交流基地,为两岸青少年搭建学习农业技术、增进彼此了解的平台。

从当年的“技术推广者”
到如今的“农场主人”
廖健强已经把福清当成了第二故乡
他说
要让更多新农人带着台湾佳果扎根大陆
让两岸农业的智慧结出更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