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圆梦中国!马来西亚华裔四代寻根记
2025-11-12 16:57 泉州发布

11月8日,南安市向阳乡陈林自然村,林炳祖祠前香火缭绕,乡音盈耳。29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印尼、英国等国家的林氏宗亲,跨越山海,踏上故土,圆了一场延续近一个世纪的寻根之梦,也映照出千千万万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中国梦”——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这片土地上。


宗亲团在林炳祖祠前合影


一碗家乡味

连起百年情




8日上午9时许,陈林自然村的乡亲们手捧刚出锅的鸡蛋肉羹米粉汤,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这肉羹的味道和奶奶说的一模一样!”6岁的小林捧着碗,一句童言道出了几代人味蕾深处的记忆。这正是马来西亚华侨家庭代代相传的“味觉乡愁”,是海外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记。


这个宗亲团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侨亲林伟雄、林诗勇兄弟带着自己分散在新加坡、老挝、印尼、英国等国家的亲人回到故乡寻根谒祖,圆了祖辈近百年的“乡愁梦”。团中既有年近八旬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一碗热气腾腾的家乡味,成为连接海外游子与故土的温情密码。宗亲团中,79岁的林二婶紧握家乡老人的手,望着祠堂匾额哽咽:“这就是爷爷口中‘牛羊满山’的美丽家乡。”


一张汇款单

见证赤子心




“爷爷的皮箱里总夹着一张墓碑照片,背面写着‘林亨味’。”宗亲团代表林伟雄介绍他的祖父林利缕是20世纪20年代南下马来西亚谋生的华侨之一,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根在八都山顶”,叮嘱他“长大以后,如果有能力,要回乡曾祖父(林亨味)扫墓祭


林利缕参与捐建家乡事业


林利缕在马来西亚扎根后,始终心系故土建设。1957年,他参与捐资修建卓厝小学;此后又助力建设向阳侨联大厦、重建林炳祖祠。在陈林自然村,还珍藏着一张泛黄的汇款单,汇款单上“马来西亚华侨林利缕”的落款和“八都林氏”的标识,不仅是乡亲们辨认这位游子的重要线索,也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南洋华侨支持家乡发展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他们“身在海外,心系桑梓”的深厚情怀。


侨亲捐建卓厝中心小学芳名录收录林利缕记录


一本旧族谱

溯源牵亲情



作为林利缕的长孙,林伟雄如今已是老挝BIC银行首席执行官,在银行业拥有30余年的丰富经验,是华侨华人通过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动写照。


外华侨华人,既传承了中华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开辟新天地。但无论走多远,的意识从未淡化。林伟雄说,他频繁往返于中国与东南亚,曾在北京、无锡、广州、厦门等地多方打听“八都”这个地方,却始终毫无头绪,殊不知“八都”早已更名为“向阳乡”。


转机出现在2023年。林伟雄回忆,一位在老挝经商的福建龙岩人建议并帮助他把寻亲的相关信息发布到各地商会群。机缘巧合下,一位在广西经商的南安向阳人在商会群里发现这个寻亲信息,当即反应,“八都”不就是自己的家乡向阳吗?他就把这信息转发到南安向阳乡友群。林伟雄的堂叔林文忠发现这个线索,就通过向阳乡友群、广西商会群等返向联系林伟雄了。


“族谱,是游子认祖归宗最有力的见证。”林文忠感慨道。为确认血脉渊源,他翻出珍藏的《九牧林柄林氏族谱》,逐一核对姓名世系,最终在泛黄的纸页中找到了“林亨味”“林利缕”等名字。一行行墨迹,连起了分隔近百年的亲情,也印证了跨越山海的根脉传承。


林氏族谱亨味、利缕谱系


一身恭敬意

百年归乡情



确认了同宗同亲的关系后,林伟雄就把这个消息通报给自己分散在海外各地的亲人。他有5个姑姑,亲人已散居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印尼、英国等国家。2025年春节期间,伟雄家族集会上,召集大家凑齐时间返乡寻根谒祖。一经商量,他就通过电话,和在向阳乡的堂叔林文钦确认,拟安排在11月8日(农历9月19日)返乡省亲。


11月8日,林伟雄、林诗勇兄弟带着亲人应约来到向阳乡。在林亨味公墓前,一柱清香,一身恭敬意,林氏家族完成了跨越四代的祭祖心愿。这一场景,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寻根谒祖的缩影,更是中华文化强大凝聚力的体现。


从老一辈“下南洋”谋生,到新时代华侨回乡寻根,林氏家族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华侨华人追寻“中国梦”的生动写照。临别之际,双方约定“下次带更多亲人回来”。这一幕,为一段百年的漂泊画上句号,也为一个家族未来的生生不息写下了序章。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