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上报国家!云洞岩有新发现
2025-11-12 07:43 闽南日报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漳州市累计新发现文物806处其中,龙文区云洞仙亭入选全省上报国家“四普办”的5处重大新发现。





图片

▲国家文物局调研组莅临漳州调研指导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龙文区云洞仙亭



龙文区云洞仙亭,构造严谨,端庄隽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价值。


04ebb25e7065ad37905dddc09d869fb4.jpg


该亭位于云洞岩北坡山腰的仙棋盘石上,始建于宋代,历代未经重修,完整保留宋亭原貌,为四柱歇山顶石方亭,属全石构仿木建筑,长、宽、高均约3米,构件皆为岩石打造。正脊吻呈朝天鱼尾状,垂脊作飞檐翘角,西侧两翘角已缺失。


四根亭柱宽约40厘米、边楞为诈角,柱顶凿成栌斗状,托举两根出挑石檩,檩上横架六根石梁,居中二梁叠架石质驼墩以支撑方形藻井,脊檩为圆柱体,脊檩与横梁均雕凿佩带纹饰。


亭中两根横梁镌有楷书字样,一为“檀越通守颜公恭人陈氏同登仙界”;另一是“朝天庵主绍仁造仙棋盘石亭伏冀”。记载该亭由朝天庵住持绍仁建造,旨在纪念青礁颜氏族人通守颜公与恭人陈氏。



另据相关消息显示,综合方志、摩崖石刻和建筑本体来看,仙亭应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左右,有一定可能在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后重建。若以公元1046年为基准,仙亭将会创下多个“最早”:福建现存最早的石仿木结构建筑;福建早期单开间建筑中的最早案例,并有意图明确的收山设计;用一根石构件模仿出角梁(下昂)和子角梁整体形象(也就是“蟹钳”)的最早案例;方形讹角石柱的福建最早案例;福建现存实物中鱼尾鸱吻的最早案例;蝉肚绰幕方在福建的最早形象……




古亭望鹤


吴明


亭,中国文化里独有的景点建筑,无门无窗,有顶无墙,四面通敞,形制灵巧。云洞岩自古就是登临览胜之地,景区里常年游人如织。兴许游客并不知晓,云洞岩上还有一处风貌古朴的宋代仙亭,却因厕身山巅险远之地而人迹罕至。


图片

仙亭外景


由山道石阶行至“得朋”石碑,往左侧蜿蜒前行,拨开绿竹掩映枝丫盖脸,经数处嶙峋乱石,踏一段崎岖野径,约半炷香的工夫,仙亭便隔着古藤老树绞缠成的绿帘豁然现于眼前,在十几步开外的峭壁,背衬悠悠白云和山峦叠翠,如老僧般一脸淡定。


仙亭坐落于石基上,仿木构件,浑然天成,尽褪雕饰。朝天鱼尾脊角、垂脊翘角、石柱、横梁、脊檩、石瓦、圆筒状瓦楞,骨格奇拔神采飞扬,似乎能够被读出无尽的细节,久远的北宋大家气象扑面而来,让我想到了范宽山水画。


539a0e9c966018fcbc1c92e558589b40_wKiXpGgtaQCAPyntAAC_23IJU0E842.jpg

7aefb70c2374dbae4f60bb61271b474f_wKiXpGgtaQCAIMY-AAD1M7My2ag138.jpg


仙鹤是传说中的吉祥物,作为神灵的信使,它会携带人们的命运之符降临人间,把书卷或树枝交到凡人的手中带来好运。


云洞岩地处龙文和龙海,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隐居在此,养鹤为伴,据说乡人常能见到鹤唳晴空,云洞岩的别名“鹤鸣山”由此得来。


至今,山上有多处以“鹤”命名的景点,“鹤”的意象笼罩着这片山岩曲径,宛如仙境般飘逸空灵。


这处仙亭相传是仙人对弈的地方,而为仙人指点棋局迷津的,还是云洞岩的守护神——仙鹤。


亭,停也。云洞岩宋代仙亭触风雨犯寒暑阅尽人间沧桑,它留给后人的不止是一段仙人与鹤对弈的传说,还以它宽大的“羽翼”,为登临的游客提供了歇脚、避风、躲雨、观景、温书等多样的庇护空间。


图片

图片

仙亭内景


偶尔登临的三两游客,成了幽谧的仙亭里点景中的点景,他们的窃窃私语和呢喃,和着瑞竹岩的缭绕梵音,让这处茕茕孑立的古亭显得愈发空灵悠旷。


云遮雾罩的仙境、天马行空般的生活,真是让凡人惊羡;可是每当游人守候在这里,希冀灵光闪现、仙人指路的时候,那只传说中有求必应的仙鹤,为什么总不出现呢?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