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网络文学创作分论坛在泉州酒店举行。
作为行业年度重要交流平台,本次分论坛聚焦网络文学创作核心议题,吸引了阅文集团、番茄小说等头部平台高管,核融炉、任欢游等资深网文作家,以及行业研究学者等近80位嘉宾参会。
网络文学论坛网络文学创作分论坛在泉州酒店举行(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小阳 摄)
与会者围绕“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特征及趋势”“‘大文学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三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既分享一线创作实践经验,也剖析行业转型痛点,为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多元思路与重要参考。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雅玲
年度趋势——
从“爽感”突围 向“质感”深耕
在议题一“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特征及趋势”中,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指出,网络文学正从“爽感”向“质感”跨越,快节奏爽文逐渐被重叙事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取代。他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题材融合成新潮流,AI技术为创作与出海赋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全球化发展。
番茄小说主编林潍洲分享实践经验,平台通过现金扶持、征文活动,推动创作呈“多元化、精品化、年轻化”特征,《冒姓琅琊》实现出版与短剧改编双丰收,超百部作品签约版权开发,彰显免费阅读模式的内容价值。短篇小说成新亮点,网文作家“核融炉”呼吁,创作者在AI浪潮下坚守个性,拒绝快餐式创作。网文作家“任欢游”则提出“返璞归真”,主张去除冗杂、减少套路,让故事服务于人性探讨。题材方面,历史网文更趋精细,网文作家“怪诞的表哥”表示,创作者聚焦市井小人物,还原历史风貌;网文作家“纸老虎”指出,女性角色主体性增强,作品融入社会热点,以强互动性突破圈层。
大文学观——
跨媒介融合 拓影响力边界
在议题二“‘大文学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学”中,北京作协网络作家分会驻会副主席李小灵以湘西边城为例,提到沈从文的《边城》让茶峒更名并成为湖南热门景区,印证文学的现实力量。她指出,网络文学虽在IP改编、出海中表现突出,但需回归文学本质,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精品,呼应“大文学观”对文学价值的追求。
河北作协研究员桫椤明确“大文学观”核心:打破纯文学壁垒,纳入网络文学等文本。他强调,网络文学要依托5亿多文学人口实现全民共创,同时需摒弃“为爽而爽”,通过跨媒介融合(如影视、游戏)拓展影响力。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网络文学应融合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在传承中创新。网文作家“远瞳”称AI降低了插图、音乐等衍生创作门槛,未来网络文学或成“文本+多媒介”的交互式形态,但“故事”仍是核心。网文作家“白羽摘雕弓”则针对IP出海,建议通过塑造东方特质世界观、细化人物成长线,让海外读者共情,助力文化传播。
历史化与经典化——
扎根现实土壤 承担文化使命
在议题三“网络文学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中,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王振儒介绍,河北通过三项举措推进网络文学发展:聚焦价值导向,倡导现实、历史及科幻题材创作,培育《浩荡光荣之路》等作品;强化队伍建设,搭建作家与平台沟通桥梁,提供维权服务与培训;推动成果转化,评选网络小说榜单,助力作品传播。
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曲艺指出,大文学观需涵盖多维度,网络文学要适应新时代、关注大时代。网文作家“季越人”认为,网络文学20年完成从草根到主角的蜕变,100部优秀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标志其进入体制化保存阶段。经典化需时间检验,作家应平衡读者期待与文学深度,在带来阅读愉悦的同时,承担文化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