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作为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分论坛之一,“网络文学‘出版+’交流会”分论坛在市区正音书院举办。活动聚焦网络文学出版创新、理论建构、IP开发与文化出海等核心议题,设置新书发布、项目签约、专家论坛三大环节,来自全国的高校学者、知名网络文学作家、出版社负责人及网络文学平台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学与产业的跨界盛会。
网络文学分论坛(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小阳 摄)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新书发布+项目签约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活动伊始,《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24)》新书现场发布。据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张琳琳介绍,“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丛书由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主编,作为海峡文艺出版社“洪流”网络文学图书板块的组成部分,该系列丛书遵循“当年研究,次年出版”节奏,已推出6本,并且与“网络文学前沿探索”丛书、“中国网络文学双年榜”系列共同构成理论支撑矩阵,推动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展示网络文学及其产业发展全景。
随后,“网络作家重述神话”创作项目发布,该项目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执行,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林俊敏(阿菩)创作,旨在依托网络作家的创新视角与表达力,对中国神话体系进行当代表达,激活传统文化审美生命力。其项目作品《第七大陆》将以南岛语族神话文化为题材,揭开南岛语族文明的神秘图景。
专家论坛多维碰撞
共探出版赋能与出海新路径
三组共12位嘉宾围绕“出版视阈下的中国网络文学繁荣发展和文学出海的新方向与新路径”主题展开高端对谈,视角多元、观点深刻。
学界+业界+平台,解码创作与研究核心命题。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指出,网络文学在文学图书市场占比高,IP转化形式多元且需适配不同受众,影视转化、免费模式等新兴业态对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产生影响;著名网络文学作家阿菩分享了网络文学神话重述的创作心得,提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核心逻辑;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介绍了晋江文学城女性向作品的出版优势与IP转化经验,指出篇幅适配与读者情感共鸣是出版成功的关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伍明春教授强调网络文学史料保存与纸质出版的重要性,认为出版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关键路径。
出版社大咖齐聚,共话传统出版与网络文学融合之道。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介绍了该出版社在网络文学方面的特色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提出网络小说的延展性与开拓性以及全球传播价值;北方文艺出版社社长林宏海分享了该出版社的海外合作探索,通过与韩国、俄罗斯的版权互推,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国门;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回顾了该出版社在网络文学领域的探索历程,提出传统出版社应通过奖项赋能、理论宣传提升网络作家文化自信。
区域出版力量发声,探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共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越介绍了该出版社从市场探索到聚焦现实题材的转型之路,强调政策引导与精品创作的重要性;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分享了该出版社设立网络文学奖、建设网络文学基地的创新举措;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谈到该出版社专门组建团队深耕网络文学出版,每年稳定输出作品;山东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海珊从出版标准、编辑痛点等实操层面出发,呼吁加强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规范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