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鸡卷”里 为什么没有鸡?解锁泉州古早味“顶流”的前世今生
2025-11-10 15:56 泉州通客户端


在泉州人的年味清单里,鸡卷永远占据C位——少了它,年就少了份圆满;办宴席时,它总与海蛎煎、炸菜粿组队,撑起头道硬菜的排面。可吃了这么多年,你是否有过灵魂拷问:鸡卷里满是猪肉、荸荠,压根没鸡肉,为啥偏叫鸡卷?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赖小玲 李梓璇/文 庄丽祥/图

01
“瓜卷”传成“鸡卷”,一场因读音而起的美味蜕变

“要解开鸡卷的‘名字谜团’,民间说法不一,得从它的‘前身’说起。”西湖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泉州文史爱好者杨茂盛表示,鸡卷的原名其实是满汉全席里的瓜卷,是妥妥的宫廷宴席臻品。他拿出了宋波编撰的《满汉全席》一书,里面记载明清时期,瓜卷的做法讲究极了:用黄瓜皮腌制后,包裹着蒸熟拆肉的青蟹,加姜蓉翻炒增香,卷好后切块上桌,鲜爽与精致并存。据说,这道菜传入泉州后,泉州人用本土食材做了改良——保留“卷”的形态,却因“瓜”与“鸡”在闽南语里读音相近,口口相传中,瓜卷慢慢变成了鸡卷。

泉州文史爱好者杨茂盛展示泉州传统的鸡卷做法:蒸制鸡卷最好用泉州传统的“笼甑”,底下铺一层葱段。

久而久之,没人再记得瓜卷的本源,鸡卷成了刻在泉州人记忆里的正式名字。更有意思的是,这道因读音“误会”得名的小吃,还曾在生活窘迫的年代“救过场”——因为沾了“鸡”的名头,人们常会把它当作“三牲”的顶替供品,让祭祀多了份体面。而鸡卷的高端版本,还会加入蟹黄、蠘肉(角蟹,泉州人叫蠘),用猪油网纱包裹油炸,颜值与风味双双在线,重现了几分宫廷菜的精致。

鸡卷的高端版本还会加入蟹肉。

02
古早味的诞生:泉州人藏在制作里的饮食智慧

要吃到地道的泉州鸡卷,得懂它的“制作仪式感”。在古城甲第巷的一处杨氏侨厝里,记者跟着泉州私房美食主理人张艺鸣,还原了古早味鸡卷的做法。

泉州私房美食主理人张艺鸣在制作鸡卷

食材选择是关键:新鲜猪肉决定了鸡卷的鲜味基底,荸荠的加入能带来清爽的甜脆口感,自家磨的番薯粉则负责提升软糯嚼劲。把这些食材拌匀后,用猪油网纱或透明发亮的豆皮包裹成型,下一步就是考验火候的“蒸炸两步走”。

制作鸡卷所需食材

用猪油网纱包的鸡卷,外表呈白色。

蒸制时,一定要用泉州传统的“笼甑”,底下铺一层葱段,让蒸汽带着葱香渗入鸡卷,去腥又提鲜;油炸时更要精准把控火候,直到鸡卷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轻轻一碰就能听到“咔嚓”声,才算达标。简单的食材搭配,却藏着老泉州人对味道的极致追求。

刚蒸熟的鸡卷口感最佳

下次再吃泉州鸡卷时,不妨和亲友聊聊这个有趣的名字由来,也欢迎大家交流探讨——让酥脆的口感里,多一份跨越百年的故事感。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