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态周宁>要闻
标题图
在浦源百年祠堂里,听一场不一样的“课”
2025-11-10 14:55 生态周宁

117日,在浦源镇浦源村郑氏宗祠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正在进行。萌源制硋世家的肖家涨和肖永灿父子俩伏在拉坯机前,双手灵巧地塑造着硋器,吸引了众多游客、村民驻足观看。


陈义冰 摄


随着拉坯机的转动,肖永灿结合亲身经历,向围观的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会提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正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底气所在!”他激动地说。

“制硋技艺拥有近200年的历史。以前制硋全靠手工,品种就三四十种。”在古色古香的祠堂里,肖永灿娓娓道来,如今他们给老手艺 “加新料”, 利用3D建模解构传统器型,融入鱼文化、茶文化,开发出200多种新产品,月均销售可达数千件,非遗真正变成能赚钱、能养家的 “指尖经济”。




拉坯机快速旋转原本成一团的泥土在双手中站立起来,硋底、硋身、硋口慢慢成型,引起在场观众的阵阵欢呼。

“今天用这种形式讲政策,特别接地气。”浦源村村民郑国增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规划的‘十五五’蓝图,跟我们的日子、村里的发展这么近。看着这些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我们更有信心了。以后我们更要跟着政策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如今,像郑氏宗祠这样的古建筑在周宁正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该县立足宗祠特色与文化底蕴,通过规划改造、功能拓展与活动赋能,有效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精神动能。


陈义冰 摄


“为扎实推进‘古祠新韵·文明礼堂培树活动,我们在郑氏宗祠举办此次宣讲活动,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古祠堂成为接地气、有温度的宣讲阵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邀请更多基层宣讲员走进文明礼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全会精神,让党的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为周宁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周宁县委文明办工作人员阮爱清说。

图片

最多9天!最新放假安排来啦
【我和我的家乡】外来媳妇高玲的甜蜜事业
周宁打破“一亩三分地”之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文来源:郑文敏

本文编辑:孙惠芳

二审:魏知秋

三审:郑文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