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魅力东侨>要闻
标题图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2025-11-09 21:22 东侨新视界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

海阔天高,红旗猎猎


11月5日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

标志着中国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

首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



福建舰入列后

将大幅提升人民海军

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作战的能力

人民海军也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



闽江涛声不息

福州

这座孕育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城市

有船政学堂“无闽不成军”的传奇

有昭忠祠英烈不朽的忠魂

更有中国人跨越百年的航母梦想

在这里

你能感受到一个民族

向海图强的百年梦想


千年古港,百年船政。石磊磊 摄


福州:中国近代海军梦开始的地方


福州是中国海军梦启航之地



19世纪中叶,欧洲列强屡次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1850年1月3日,65岁的林则徐在告病还乡途中,与湖南湘阴人左宗棠相会于湘江之畔,向这位后辈表达了希望他建设起强大海防的愿望,史称“湘江夜话”。


左宗棠早年通过悉心阅读魏源所著《海国图志》,对海权的重要性早有深刻认识,深受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但他一直在内陆任职,始终没有接触海防建设的机会。左宗棠被任命为闽浙总督后,为了“防海之害而收其利”,于1866年奏请朝廷批准在福州马尾一带设局造船,培养人才,后命名为总理船政。


重建后的总理船政衙门正门。


正当左宗棠积极筹备船政建设时,西北军务紧急,清政府下令将其调任陕甘总督。调任前,为了避免保守派将新生的船政掐灭在萌芽状态,左宗棠将船政从民政中独立出来,成立船政衙门,归属朝廷中央,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力荐才干过人的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出任船政大臣。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示左宗棠邀沈葆桢接掌船政事业“三顾宫巷”场景。


沈葆桢(1820—1879),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侯官人。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西九江知府、署广信知府、广饶九南道、江西巡抚等职,首任船政大臣。出掌船政后,沈葆桢全力开展各项工作,使船政筹建大获成功。后人评价“船政创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


造舰船、办学堂、兴海军、试飞机……短短几年时间内,雄心勃勃的船政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艘钢甲军舰、第一支新式舰队、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第一个航空工厂等。福建船政成为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科技能力最强的造船产业基地,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千吨级蒸汽动力军舰“万年清”、亚洲自造第一艘巡洋舰“扬武”号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蒸汽动力舰船,以及中国第一艘全金属结构军舰“开济”、亚洲自造第一艘大型装甲舰“平远”、中国自造第一艘大型客船“宁绍”……


“万年清”。


船政学堂培养出邓世昌、刘步蟾、严复、詹天佑、陈季同等一大批军事、科技、思想、外交人才。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是船政舰队、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骨干力量。(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因为福建船政的创设

福州这座城市为近代中国

培养了一代代海军人才

在民国初年直到抗日战争时期

从黄钟瑛到陈绍宽

一连十余位海军总长、海军总司令

均为福建籍

遂有海军史上

曾经“无闽不成军”的传奇


黄钟瑛(1868-1912),闽县人,船政学堂驾驶班及刘公岛枪炮学堂毕业,入济远舰,参加甲午海战。1904年升为飞鹰舰管带,1907年任镜清舰管带兼海军部参谋,1911年9月改任海筹舰管带。武昌起义时,任临时舰队司令,率舰队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为首任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后因病逝世。


船政之殇:悲壮的海军英烈史


昭忠祠

位于福建福州马尾马限山东麓

同时供奉着甲申、甲午海战殉国将士牌位

是我国唯一的近代海军烈士纪念专祠


昭忠祠。


《〈福州古厝〉序》这样叙述:

“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

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

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

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



1884,甲申年,船政水师与入侵的法国舰队在马江江面对峙,面临中国建立近代海军后的第一场海战。然而,清廷“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法军突然发动攻击,不到半小时,船政水师便几乎全军覆没,8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


1875年筹建,1888年正式成军的北洋海军,高级军官基本来自船政学堂。


10年后,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以船政后学堂首届毕业生邓世昌、刘步蟾等为主要将领的北洋舰队与日军鏖战,上演了“船政一校一级而大战日本一国”的悲壮史诗。在最后关头,邓世昌的“致远”号和林永升的“经远”号,一如中法马江海战中的“振威”号一样,都换下已经打烂的战旗,举行了最后升旗仪式,发动决死冲锋,为中国人民的反对外来侵略抗争史增添了一笔顽强不屈的底色。


虽然船政所培养的人才
历经中法马江海战、
中日甲午海战菁华凋零
但船政的薪火仍然传承不绝

略晚于船政舰队组建的南洋水师,主力军舰和骨干技术军官大多源自船政学堂。来源: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


船政还揭开了中国人向海图强的序幕

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

苦苦探索民族复兴梦想的缩影


国家一级文物“通济”舰舵轮。

2022年,福建舰下水当天

船政研究者冒雨前往昭忠祠举行仪式

告慰先烈“海防自强”的夙愿已实现


“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海军史专家、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到昭忠祠,用航母照片告慰近代中国海军的烈士。陈悦供图


中国人的航母梦,同样始于福州


中国人的航母梦

同样始于福州



1918年,现代意义上的首艘航母“百眼巨人”号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同年,海军部在福州船政局下设海军飞机制造工程处,前一年刚设立福州海军飞潜学校,古老中国的海军航空梦想同步启航。


海军飞机工程处和飞潜学校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的飞机制造和航空教育机构。(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海军飞机制造工程处当时拥有巴玉藻、王助、王孝丰和曾诒经四位世界级水平的航空专业人才,其中王助是美国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初创阶段的中国航空业,在人才储备方面占据了制高点。”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制造飞机的经费得不到可靠保障,但巴玉藻等人依然克服困难,引领世界潮流,设计、建造各种原型机作为技术储备,时刻进行技术更迭。


船政文化园区铁胁厂展示的巴玉藻、王助等人的工作场景。

1922年,为了解决水上飞机远距离作战时的中继维护,由巴玉藻和王助设计、上海江南造船所建造的“飞机浮站”建成——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土航母”。它本质是可拖拽的水上飞机库,能将飞机运至指定水域并提供保障,与现代航母的核心功能一脉相承。这一构想的推动者,是福州闽县人刘冠雄。


这是1922年由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设计,上海海军江南造船所建造的“土航母”——飞机浮站。来源:新华社


谈及中国航母梦,另一位福州人陈绍宽不可或缺。这位国民政府海军部长,家住现在的仓山城门胪雷村,少年家贫,得到萨镇冰接济,以全班第一成绩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生于福建福州。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览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部派出海军少校陈绍宽等人组成的中国观战团远赴欧洲先后考察、参观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海军。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还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并参加了3场海战。


在达达尼尔海战中,英军一架水上飞机从航空母舰出击,将一艘排水量5000吨的敌舰送入了海底。飞机的出现,使得海战的模式从此开始发生剧变,陈绍宽看在眼里。


陈绍宽后来担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长,多次提出宏伟的航母建造计划。1928年,陈绍宽撰写《条陈扩充海军呈文》,提出了建设发展海军的若干条建议,其中就提到“(添造)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因此,陈绍宽被认为是中国提出建造航母具体计划的第一人。


陈绍宽。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览图片


从刘冠雄的“土航母”构想

到陈绍宽的造舰提案

再到如今福建舰的正式入列

福州孕育的航母梦

历经百年跨越终成现实


从闽江到深蓝的精神航迹


从闽江江畔的船坞到南海的深蓝碧波

“福建”二字承载的

是中国海军从“黄水”

走向“深蓝”的精神航标

是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百年坚守

是中国海军守护和平的坚定承诺


如今的船政文化园区。石磊磊 摄


当福建舰的甲板映照着落日余晖

人们看到的

不仅是钢铁巨舰的威武

更是一个民族

对历史的铭记

对未来的承诺——

真正的强大

源于不忘初心的传承

源于万众一心的团结

源于敢为人先的创新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福州推进海工装备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近来建造了“探索二号”科考船、海上风电运维母船等新船。

左图: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号”科考船。(马尾造船公司供图)右图:“探索二号”科考船携带“奋斗者”号来福州交流。


正如船政学堂旧址的楹联所书: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即此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

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

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这种精神

正是福建舰与福州最深刻的渊源


记住今天!自豪!


你可能还喜欢

1.今天,祝你节日快乐!
2.监管前沿| 东侨食品安全“红黑榜”⑤

3.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东侨正式授牌

信息来源:福州日报

编排:苏晓洁

一审:叶梓建 二审:黄玲玲 三审:谢晨艳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推荐”↓↓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