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漳州市“垃圾分类·家家时尚”送宣传、送服务、送培训活动(东山专场)在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社区圆满举行。通过“AI形象落地互动”“非遗传唱赋能”“情景实战科普”等多元形式,让垃圾分类真正“活”起来、“潮”起来,成为贴近生活、深入人心的“家家时尚”。
活动伊始,一支活力四射的健身腰鼓舞点燃全场。鼓手们身着艳丽服饰,手中腰鼓随节奏翻飞,铿锵有力的鼓点敲出奋进的节拍,灵动鲜活的舞姿跳出生活的热情——这正如我们践行垃圾分类的行动,每一步都充满激情,每一次坚持都凝聚力量,瞬间让现场市民的参与热情高涨起来,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当年谷公带领我们种下木麻黄,是为了让东山‘绿起来’;那么今天推动垃圾分类,就是要让东山‘美下去’!”随着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垃圾分类讲师团核心讲师林巧玲老师带来《从一棵树到千万家——学谷公,争当分类先锋》主题课程。

她以东山从“荒沙岛”到“绿洲岛”的绿色变迁为脉络,将植树治沙的奋斗精神与垃圾分类深度融合,引导居民从“一棵树”的坚守中汲取力量,争做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听着本土的绿色故事,感受着谷公的奋斗精神,现场居民纷纷表示:“原来垃圾分类也是在守护东山的美,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实战环节更是笑声不断、高潮迭起。全国垃圾分类达人、省级讲师何娴老师与林巧玲老师联袂呈现《垃圾分类东山实战营》,巧妙融入“剧本杀”式情景互动,邀请观众上台扮演“垃圾分类侦探”,在模拟生活场景中破解分类难题。

“软的进绿桶,硬的进黄桶,吃海鲜也要‘看壳下菜碟’!”“普通干电池别再往有害垃圾扔啦,它现在是‘其他垃圾’!”两位讲师金句频出,将易混淆知识点拆解得明明白白。
一位热心市民在“海鲜垃圾怎么分”的环节中,不仅准确分类,还热情地反抛“本地梗”:“老师,你们要是想买最新鲜的海鲜,我告诉你们去哪家!不过打包用的泡沫箱属于塑料制品,是可回收物,记得洗干净血水再扔!”现场顿时笑声一片,两位老师也连连点赞:“这才是真正把分类知识活学活用,又接地气、又实用!”

除了干货满满的知识点,家庭垃圾分类大比拼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四组家庭同台竞技,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快速识别“垃圾卡片”,精准投入对应垃圾桶。最终胜出的“分类明星家庭”家长激动地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太好了,孩子在游戏中就学会了分类知识,还主动当起家里的‘分类监督员’!”

传统与时尚在此交融。活动现场,东山当地的妇女代表们深情唱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这一源自明末的东山方言说唱艺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记载历史、传颂美德,被誉为“闽南文化的活化石”。

主唱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她不插电的质朴嗓音,将家乡故事与环保理念娓娓道来。非遗韵律穿越时光,与现代垃圾分类理念共鸣,震撼人心的演绎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也展现出东山女性在文化传承与时代新风中的独特风采。
活动还为“水仙花姐姐志愿服务队”“垃圾分类家庭志愿服务队”“广场舞巾帼志愿服务队”授旗。三面旗帜迎风飘扬,象征着垃圾分类的责任与使命将由更多人扛起,也预示着“垃圾分类·家家时尚”的理念将在东山持续传播。

此次活动由漳州市妇女联合会、市城市管理局主办,市环境卫生中心、东山县妇女联合会、东山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承办,东山县铜陵镇顶街社区居民委员会、漳州市阳光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心、福建省环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