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创新为帆合作为桨 二十载逐浪再出发 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活动将持续至12日
2025-11-07 09:19 海峡导报

海洋周.jpg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7日讯(记者 陈婧琳/文 江俊霖/图 通讯员 佘逸 李心当创新浪潮激荡蔚蓝海域,当合作纽带联结五洲四海,二十载深耕海洋的鹭岛,再次向世界发出热情诚挚的合作邀约:11月6日,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

海洋周1.jpg

本届海洋周开幕式主要包括嘉宾致辞、主题演讲、成果发布三个环节。主题演讲包括“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力量”和“厦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两个内容。开幕式集中展现了厦门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创新的最新焦点,彰显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同时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的国际传播。

这场汇聚全球海洋精英的盛大活动,见证着厦门海洋事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更以“创新为帆、合作为桨”的精神,跻身为促进海洋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成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中国海洋事业的一张亮眼的名片。

海洋周3.jpg

本届海洋周由厦门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厦门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联合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秘书处承办,举办时间从11月6日持续至12日。

创新为帆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融合 

汇聚蓝色发展强大动能

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驱动。开幕式上,在“向海图强:科技驱动与产业融合的蓝色经济新引擎”成果发布环节,政企研三方从海洋战略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项目牵引等不同角度发布多项成果,形成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正式发布。据介绍,基金将重点投向可持续蓝色经济与产业领域,包括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与海洋传统产业脱碳、深海智能装备等方向,旨在加速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欧之间的双向技术转化与合作交流,构建可持续的国际蓝色创新合作网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的资本与创新动能。《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机构专家协作完成,由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蔡锋进行发布。《报告》首次构建了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五位一体”理念框架,描绘了未来区域合作的清晰蓝图,为推动共建一个更加韧性、包容和可持续的亚太海洋共同体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两大前沿模型集中亮相。“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DePTH-GPT)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进行发布。该模型是全球首个面向深海典型生境的多模态大模型。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下的公共科技产品和核心成果之一,该模型旨在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深海数据稀缺的瓶颈,实现对深海典型生境的智能模拟和预测,构建智能化数字深海世界。

“人工智能海洋大模型瞰海”(SkyOcean)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马超飞进行发布。该模型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团队研制,以自主海洋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是我国首个“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海洋AI大模型。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项目是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开幕式现场,共19个项目进行签约,合计签约额为139.09亿元,成果丰硕。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厦门市涉海部门的精准谋划与扎实推进——围绕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对接招引了众多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

合作为桨 

从红树林到“蓝色市民社区网络”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共同关注、对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也使得世界各地的海洋界人士每年11月如期奔赴厦门,相聚于此。现场,一段绿茵葱葱、白鹭翩跹的厦门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风光画面引来了国内外嘉宾的注目与赞叹。这段生动的影像向来宾们展示了下潭尾红树林在守护海岸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

海洋周图图.jpg

“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启动。

2022年,SEE基金会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首次亮相海洋周。这一次,SEE基金会在来自马来西亚、东帝汶、菲律宾等国的蓝色伙伴代表以及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中国的“蓝色市民”社区代表的见证下,启动“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延续这份对蔚蓝大海的守护承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由SEE基金会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通过支持“小而美”的海洋保护项目,推动海洋保护方法的创新,支持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示范和政策推广。

如果说海洋周是一片汪洋大海,那参与其中的各方便是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的澎湃力量,“蓝色市民”便是其中有力的一方。

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位于厦门,多年来不断在“蓝色市民”领域探索和实践,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素养的“蓝色市民”。2023年,“蓝色市民倡议”在海洋周上发布。今年,在中国、泰国、印尼、柬埔寨各方实践下,各国已建立“蓝色市民”试点社区,并推动形成“蓝色市民社区网络”。“蓝色市民社区网络”代表也来到了今年的开幕式现场。今后,“蓝色市民社区网络”将不断发展、持续扩大,以社区为纽带,进一步改善人海关系、促进海洋治理,为创造一个健康的海洋和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论道蓝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

海洋周4.jpg

凝聚全球力量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

我已经连续15年参加厦门国际海洋周。海洋周为全球海洋治理、保护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海洋周的特色更加鲜明,参与维度更广、科技赋能更强、成果更多元。未来,希望海洋周能进一步凝聚全球力量、推动海洋科学治理与务实合作,为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

海洋周5.jpg

让更多国家借助AI“走进”深海

此次DePTH-GPT的发布,标志着深海探索进入了一个由数据和智能驱动的新阶段。模型已开放使用,未来,期望进一步为深海发现与保护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并将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国际合作,助力更多国家了解深海、走进深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