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大县域经济,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龙岩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努力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龙岩篇章”。2024年龙岩人均GDP跃升至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第1位,广龙对口合作在国家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科技赋能创新引领,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2+4”工业产业提质发展,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10家、居全省前列,入选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龙岩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高标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上杭县、武平县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2家,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易控智驾等5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落地龙岩,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34件,居全省山区市第一。深化开展大招商招好商行动,成立14个产业链招商组,近两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56个、总投资2476亿元,产业链图谱招商、“一奖三补”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聚焦民生福祉改善,着力促进共同富裕。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南北新城建设,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67%,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通过国家终期验收。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新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七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六个共富”,城乡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至1.8,居老区重点城市第3位。实施“教育强市”“健康龙岩”战略,近两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殊线上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抓好青年友好、生育友好、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擦亮“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十项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建立国家、省、市级重点改革试点“三张清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我市探索完成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交易,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供销农场”等经验做法获国家层面肯定推广。2024年,全市改革经验做法获国家级、省级推广分别达125例次、166例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都市圈,全方位推动与广州对口合作、与厦门山海协作,成立广龙合作产业园、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广汽集团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岩合作项目均已竣工投产,与厦门建发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贸易近百亿元,广龙对口合作有关经验获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厦龙山海协作在全省绩效考评中获第一名。
赓续闽西红色血脉,着力传承红色基因。制定出台全国设区市第一部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实现“国保级”红色文化遗存的修缮保护全覆盖,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中共闽西一大旧址文昌阁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先后拍摄《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命使命》等红色革命历史影视剧,入选“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2024年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达1093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超48亿元。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办好古田干部学院,组建红色宣讲团开展活动150余场、覆盖10万人次,成功举办“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启动仪式等活动,古田会议丰碑、才溪调查研究模范、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品牌越擦越亮。
【作者单位:龙岩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系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