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莆田
标题图
小食堂撬动大民生!莆田建成长者食堂220个
2025-11-04 19:47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1月4日讯(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许志钦)“扫个脸就付完钱,还能享补贴,这顿饭才6块多!”11月4日中午12点,仙游县鲤城街道洪桥社区长者食堂里,网约车司机老张点了两荤一素一汤。作为民政部门主导打造的首个“滨水生态+智慧助餐”复合型长者食堂,该食堂依木兰溪而建,毗邻的防洪景观公园成为滨水靓丽风景线,食堂面积约200平方米,可容纳近百人同时用餐。 

这间食堂,每日供应25种以上菜品,并创新推出“直播送餐”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等群体,专门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同时,该食堂还通过抖音等媒体平台直播食堂运营与餐食制作,目前每日就餐人数约150人。 

“这座复合型长者食堂,正以‘智慧服务’同时破解两类人群的难题——既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多样的助餐服务,也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解决‘吃饭难、歇脚难’的痛点。”莆田市民政局副局长陈朝阳表示。

今年以来,莆田市以“解民忧、暖民心”为出发点,从乡村到城区逐步铺开“助餐服务网络”,更创新延伸服务边界,将“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拓展为覆盖“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的“全民舌尖幸福”,让惠民政策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阿婆,今天的线面很爽口,多盛点!”清晨的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大东村,长者食堂的志愿者正忙着给老人们分餐,食堂专用接送车稳稳停在门口,将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接来就餐。这个侨乡村落里,有200多位银发老人曾面临“做饭难、吃饭愁”的困境。

“原来老人们常一天只做一顿饭,中午晚上都吃剩菜,远在海外的子女天天牵挂。”村党支部书记陈志锋说。2021年,在村“两委”与侨联会协调下,乡贤带头捐款购置厨具、修缮场地,海外侨胞纷纷出资支持,大东村长者食堂应运而生。做饭的是村里有烹饪经验的村民,分菜洗碗的是轮班值守的志愿者,没人拿一分报酬,却把食堂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这里不仅有专车接送,驻村书记还升级了“送餐服务”,志愿者骑着电动车为卧病在床的老人送去热饭热菜,刻着专属编号的碗筷更让老人们倍感贴心:“就像家里专门留的位置,心里踏实。”今年81岁的大东村村民王铁红说道。

乡村食堂暖意浓,城区食堂则在探索中升级。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万辉社区的长者食堂里,不光有老人专属的充值15%补贴,还有9.9元的“暖心益力餐”,学生也能吃。这家由餐饮企业专业运营的食堂,打破年龄壁垒,将服务延伸至“一老一小”,营业时间从早6:30持续到20:30,成为全龄友好的社区空间。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华亭社区长者食堂的“爱心早餐”。馒头、豆浆、茶叶蛋、炝粉等任选,60岁以上老人每天只需2元就能吃饱吃好,套餐外消费还享8折优惠,食堂逐渐成了老人们的“社交驿站”。而霞林街道下黄社区食堂推出的“运营方补贴+社区补助”双重优惠,更让老年人的餐费价值实实在在翻了番。

从乡村侨村的爱心食堂,到城区的全龄友好餐厅,再到兼具助老与便民功能的智慧复合型食堂,莆田市民政局以“小食堂”撬动“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长者食堂220个,成为老年人身边的“幸福小灶”。下一步,莆田市民政局将以“创新运营”推进养老服务提质,计划重点打造48个长者食堂:探索“社区托管+专业团队协作”运营模式,优化场地布局与菜品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幸福小灶”更贴民心。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