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福州
标题图
福州:群众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
2025-11-02 09:10 福州日报

福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群众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

医疗卫生,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一头连着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既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十四五”以来,福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迈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感、改革获得感、健康幸福感,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福州。

“十四五”奋进足迹|福州:群众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内,市民与导诊数字人对话。记者 石美祥 摄

深化医改破壁垒

就近诊疗更便捷

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易看病,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的岳女士对此感触颇深。备受腰痛伴下肢麻木困扰的她,原本做好奔赴市区大医院的准备,没想到在寿山乡中心卫生院就解决了难题。卫生院对她的腰椎拍片后,通过远程影像系统发送至晋安区总医院,她迅速获得诊断并得到对症治疗,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康复出院。

中心卫生院之变,折射出福州集团化办医改革的坚定步伐。“十四五”期间,福州整合优化8家市属公立医院,组建市第一总医院、市第二总医院,实行运行管理、学科建设、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九统一”运行机制。同时,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13家县级总医院提档升级,整合县域内资源,落实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福州敢创新、敢改革、敢啃硬骨头,探索出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医改成果,为全省医改贡献了“福州智慧”——

在强化“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治理方面,积极落实各级各类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自主开展市级普通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实施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去年全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与“十三五”末相比稳中有降,群众就医负担得到缓解;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7.9%,较“十三五”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公立医院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效益有效提升。

在强化分级诊疗建设方面,福州积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资源下沉、夯实基层网底,并与医保支付等政策相衔接。去年,市县公立医疗机构上转、下转住院量分别为2.2万人次、2.7万人次,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6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

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方面,将深化医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十四五”以来,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财政投入超400亿元,财政投入水平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升级服务优体验

看病就医更可感

深化医改,不仅在于体系构建的“宏大叙事”,还在于就医体验的“微观感受”。如何让医疗服务从有到优?福州的答案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推进增值化改革为载体,把持续优化就医体验作为改革的硬招实招,逐步消弭医疗环境、服务品质和群众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从挂号到复诊,一个号就能搞定!”在福州市第二总医院门诊大厅,带着父亲复诊的林女士点赞道。去年起,福州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推行“一次挂号管一个就医流程”就诊便民措施,惠及患者超46.8万人次,节约挂号诊查费超1476万元。

“十四五”以来,福州聚焦群众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免陪照护”解忧患。市属公立医院全面开设“免陪照护”病房,并已扩展到9家县区级医院,覆盖57个病区,开放床位超2200张,累计服务超7.8万人次,初步构建起覆盖广、效率高的住院照护服务体系,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慢病管理“一站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优化基层机构功能布局,建立慢病分级分类分标全周期闭环管理模式,推动医防深度融合,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提供便捷规范的“一站式”服务。

家庭医生“积分制”。持续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居民通过手机端即可自主签约。目前,全市共有2272个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共上线2853名市县公立医院及三级民营医院临床专科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健康顾问)。

数字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福州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实现区域医疗数据跨院跨区域共享应用,实现福州二级及以上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区域医学影像数据共享调阅;打造统一的移动医疗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获得“一站式”就医服务;探索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部署区域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家医疗机构已上线“人工智能+医疗”场景应用。

聚焦“一老一小”

健康保障更有力

“一老一小”,是家事也是国事,攸关百姓切身福祉。“十四五”以来,福州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上取得扎实进展。

“医护人员的到来,点亮了我们的生活。”作为福州首批居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前往高奶奶家中,给老人输液补充营养,给予导尿处理,指导家属更好照顾老人。团队的暖心举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获得家属点赞。

福州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医学会安宁疗护分会,率先制定出台安宁疗护试点机构建设标准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规范等,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家医疗机构设立了安宁疗护床位,居家安宁疗护机构达40家,累计为超过3000名安宁疗护住院患者提供服务。

福州还深化医养结合服务,在全省首创医养结合医疗联合体模式,37家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积极创建老年友好医疗环境,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0家,升级打造老年友善病区117个,建设数量全省最多。

3岁以下婴幼儿是社会上“最柔软的群体”,如何做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福州探索多元办托模式,将托育服务纳入《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2025年年末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这一任务目标提早顺利完成。

健康是人的永恒追求。“十四五”以来,坚实的“医”靠正转化为榕城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有福之州增添了更加厚重的健康底色。面向未来,福州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筑牢健康基石。(记者 颜澜萍)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