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我就是很笨啊!”
2025-11-01 22:17 海峡教育报
647c8a8dd538375371aac75213bafb49.jpg

有5种错误方法

正在毁掉孩子的内驱力

你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本期《海峡教育报·家教有方》

邀请到

福州市陈菡心理名师工作室成员

福州市鼓山新区学校

心理专职教师林宇婷

和大家聊聊

怎么侧重问题背后的方法!


常见错误一

言语打压





沟通过程中

如果想要避免使用

“笨”“懒”“粗心”

这些否定词

可以怎么替换?


侧重于具体引导:将“你怎么这么笨啊!”替换为“我们换个方向再试试”,试着用具体的建议取代笼统的否定。这份信任会让孩子更明确现在要怎么做,而不是纠结在“过错”与“职责”的不安中。

常见错误二

过度提醒





“提醒”的度很难控制

一旦提醒得频繁了

孩子容易发展成“被动型人格”

宜疏不宜堵

不妨试试疏解的方向!


侧重于反向提醒:事无巨细的提醒,不仅孩子会烦躁,自己也容易精神紧张,试着把“快去做”换作“妈妈(爸爸)接下来要处理一点事情,预计一两个小时,然后出去散步,这段时间,你看看怎么安排”。间接地展示自己的“自觉”,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反向提醒。


常见错误三

包办代替





小到整理书包,大到外出旅行

总是忍不住一手包办

可对孩子来说

从未体验过真实情况

当然很难产生内驱力


侧重于过程探索:不说孩子,作为父母,我们的成长也需要“直接经验”,而非他人的“直接命令”。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就是把“你不行”的焦虑转化为“你可以从这次的经历中学到什么”的信任。


常见错误四

错误奖励





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奖励”

结果“成本”一定是学习

乍一看,没毛病

但一旦“成本”堆砌得做不过来

孩子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侧重于内在动机:尊重孩子的每一份喜好,哪怕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要“开口就谈条件”。先关心孩子的“直接想法”——“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个?”当成一个交流的话题,而不是一个用来谈判的筹码。


常见错误五

低级多巴胺快乐





游戏、短视频等

作为“精神代餐”

别说孩子

成年人都容易对这种“倍速刺激”

上瘾

慢慢的

自然也就对需要长时间

投入、坚持才能获得成就感的

事情失去耐心


侧重于环境引导:作为家长,最有力的引导一定是自己先放下手机,有意无意地向孩子展示另一种休憩、娱乐状态——专注于某一个爱好。当你不再用手机打发亲子共处的时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一种现身说教。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错误做法警醒的背后

我们希望各位家长

了解的是自家的实际

方法是客观的

我们和孩子是主观的

别让“标准答案”

成为亲子沟通的“模板”!



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室出品





记者:方格

林晓婷

审核林忠锦 林密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