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31日报道(记者 张哲昊)
10月28日上午9时,平潭冷风乍起。
在兴北路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施工人员来来往往,一幅繁忙景象。“抓好细节,一定要按序时完成项目!”人群中,林喜乐正拿着图纸,仔细叮嘱施工人员注意事项。

林喜乐,中共党员,平潭综合实验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一名“交通人”,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投身实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牵头参与3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是他交出的亮眼答卷。7月30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在京举行,林喜乐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在平潭,林喜乐的名字与每条主要交通干道都密不可分。他扎根平潭多年,在这座海岛上刻下了自己的奋斗足迹。
平潭曾是一个贫穷岛县,基础设施薄弱。实验区成立后,当地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环两纵三环”交通系统。在这场建设大潮中,林喜乐所任职的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交通工程建设工作。
对于林喜乐来说,为家乡把路修好,既是挑战,亦是召唤。为此,林喜乐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先后推进建成澳前北路、中山大道、流水路、平潭农村公路生态示范路建设工程等公路项目,公路建设总里程超30公里。
“打头阵、挑大梁”,是林喜乐的鲜明标签。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时,林喜乐总是身先士卒,扎根施工现场,推进解决保障施工要素、加快项目建设、妥善处置技术难点等难题。同事们总说,林喜乐的办公室有两个,一个在办公楼;另一个,则是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
“轰隆隆——”时间倒回2020年的一个冬夜,麒麟大道东段的施工现场,灯火通明,压路机轰鸣作响。裹着厚厚的大衣、头戴安全帽,林喜乐站在还未铺好的沥青路旁,双眼布满血丝。

彼时,临近平潭高铁通车之日,而麒麟大道东段、和平大道一阶段是平潭高铁中心站周边路网配套工程之一。可是,由于资金极度紧缺、要素保障严重不足,施工队伍一度濒临停工。“高铁进岛的时间表就挂在那,我们不能等,必须主动出击!”林喜乐起身说道。那段时间,他把办公室当作“作战室”,安排每天施工进度、落实各项要素保障,约谈参建单位,协商解决方案,熬红了双眼。
如何应对资金缺口这个“拦路虎”?对此,林喜乐提出了资金统筹使用方案,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精准投入关键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了资金缺口对工程进度的影响。终于,在高铁进岛前夕,道路如期通车,助力平潭顺利迈入“高铁时代”。
农村公路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作为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交通”,林喜乐深知,这每一条“毛细血管”的畅通,都关系着万千村民的福祉。
“路通了,乡村的‘旅游梦’才能被唤醒,乡亲们的腰包也会鼓起来。”他就是这样,总是坚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用“有礼有节、设身处地”的方式纾解农村公路建设难题,让乡村告别“行路难”“物流堵”的窘境。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林喜乐参与全岛130余条乡道、村道农村道路完成新建或改造任务,新建农村公路、镇镇有干线道路约18公里,改造县乡道路约2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18公里,累计完成投资约16亿元。
港口码头,是实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金井港区4#、5#泊位建设及国家级口岸验收的攻坚战中,他再次化身“拼命三郎”,牵头成立项目服务专班,推行“一周一分析、一周一调度、一周一协调”机制,将问题清单化、责任化,并逐个击破。在他的努力下,各项整改工作及时有效完成,助推金井港区国家口岸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

从城市主干道到乡村小路,从陆地动脉到黄金水道,林喜乐用脚步丈量着平潭的每一寸道路,刻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实印记。“感谢家乡平潭这片热土,我将秉持初心使命,爱岗敬业、创优争先,继续为平潭建设贡献光和热。”谈及对劳模精神的理解,他如是说。
路在脚下延伸,梦在前方闪耀。林喜乐和他的团队,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