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南平
标题图
那山那人丨我在山里养蜜蜂:科技赋能 高山酿出甜蜜事业
2025-10-31 21:27 东南网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图/文 肖练冰 张梦媛)

洋槐花蜜、枣花蜜、百花蜜……当蜂蜜市场被各色花蜜占据时,一款来自茫荡山的高山树参蜜正悄然闯入大众视野。

九月,记者走进延平区茫荡山深处,探访这份藏在大山里的“甜蜜事业”。

循着蜂鸣来到养蜂人叶有才的蜂场,只见一个个蜂箱错落分布在树荫斑驳的山坡上。凑近蜂箱口望去,还能看见蜜蜂们钻进钻出,正专注地酿造着蜂蜜。

“这些蜜蜂乖得很,不会乱蜇人。”三十多年养蜂经验的叶有才深谙蜜蜂习性,他打开蜂箱,小心翼翼从里头拿出一块巢脾——那巢脾宛如镶嵌着无数金色珍珠的绸缎,中华蜜蜂密密匝匝地攀附其上。花蜜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黏稠而透亮,散发出清香的甜味。

茫荡山上的蜂场

三代养蜂路 科学破瓶颈

作为家里第三代养蜂人,年少好动的叶有才没少被蜜蜂蛰过,也一度害怕过蜜蜂,“但吃到甜甜的蜂蜜,又不害怕了。”正因这“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性格,叶有才与蜂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年后,他在家庭的熏陶下,开启了他的养蜂之路。但创业不易,一年,因雨水频发,冷空气不断,导致他100多箱中华蜜蜂损失殆尽。而产出的蜂蜜又为大众熟知的百花蜜,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破瓶颈的叶有才急在心里,当得知福建农林大学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副院长陈大福教授来延授课,便马不停蹄前去求教。陈大福利用午休时间赶往蜂场查看,给予他科学养蜂技术指导。

蜂箱口的中华蜜蜂

现场,记者观察到每个蜂箱口都停驻着几只蜜蜂,“那是蜜蜂在汲取盐分。”叶有才解释道,“通常,我会调配一些浓度低的盐水放在蜂箱边,让蜜蜂能够补充钠元素,提高蜜蜂的免疫力和采蜜效率。”如今,在养蜂方面,叶有才已是当地出名的“土专家”。邻里八乡想要养蜂的人来求教,他从不吝啬分享养蜂技术与创新经验。

为拓宽销路,叶有才于2017年先后注册了“延有”“延有茫荡树参蜜”等商标。随着科学养蜂模式落地,养殖效益显著提升,延有蜜蜂养殖家庭农场在2020年被评为区级示范场,后续又逐步升级为市级、省级优质示范场。

树参蜜

高山树参蜜 云巅酿甘饴

在海拔800多米左右的高山处,几十棵树参昂然挺立,枝繁叶茂。

四年前的一天,为寻蜜粉源,叶有才在多地跋山涉水,意外发现茫荡山长有树参。在夏末初秋少有花期的时节,树参花朵格外惹眼,在一众翠绿中吸引了叶有才的目光。

“能不能有一款树参蜜呢?”他灵光一现,拍照、取花、询问专家……自相识后,陈大福教授一直是叶有才的科技“智囊团”,面对叶有才的诸多疑问和大胆尝试,他都一一耐心解答,并给出专业建议。

“当时,福建几乎没有生产树参蜜。树参通常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且分布范围相对较窄,野生树参资源有限,这使得树参蜜的蜜源供给受到限制。”陈大福分析道,“但可以尝试,树参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果能在蜂蜜中提取树参的成分,将会是一款极具地域特色的蜂蜜。”

打定主意后,叶有才干劲十足,立马从原有的蜂场搬了几十箱蜜蜂,放在布有树参的山坡上,看看蜜蜂能不能顺利采到树参花蜜。令他惊喜的是,这一年获得的树参蜜色泽良好,气味芳香独特,口感甘甜回味微苦。

有了自信后,他陆陆续续又搬了一百多箱的蜂蜜,打算逐渐扩大树参蜜的产量。但质疑的声音却接踵而来,多数人仍然不看好树参蜜。

“陈教授,我们的树参蜜获奖啦!”直到一日,陈大福教授接到叶有才报喜的电话。2022年,延平延有树参蜜荣获中国蜂产品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国民好蜜”感官品质大赛“金奖”。产品经中国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认可,果糖含量达38.51g/100g,葡萄糖含量32.18g/100g,淀粉酶活性12.53,富含16种高含量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斩获第六届“国民好蜜”金奖。

消息不胫而走,打破了从前的诸多质疑。

陈大福教授实地查看蜜蜂情况

养蜂“新范式” 合作拓富路

为精益求精,叶有才与陈大福教授等科技特派人员不断探索,眼前开放式多功能组合体浅继箱正是多方探索的成果。“在传统的蜂箱上加装一个浅箱体,上面的箱体用于产蜜,下面的箱体用于产卵繁殖,将蜜脾与子脾分开,能提高蜂蜜的产量和品质。”陈大福指着蜂箱介绍道。

如今的箱体上下分体,具有多种功能,通过设置隔板,能灵活调整蜂箱内部空间布局。“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更好维持蜂群的强势种群,保障蜂蜜持续高产,还降低了人工采蜜的成本。”叶有才对此不住称赞。

“39!”叶有才看着刚摇下的蜂蜜在高精度折光仪上显示出39波美度,惊喜道。据他介绍,无论是在如何选用健康优质的蜜蜂,还是预防蜜蜂疾病以及抵御天敌等方面上,科技特派员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因此他的养蜂事业蒸蒸日上,也吸引了众多有意者前来参观学习。

陈大福教授(左)与叶有才(右)

据悉,2021年,南平市延平区延有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现有成员16户,蜂群养殖量为3740多箱(群),年均生产优质蜂蜜2.31万公斤,年产值124万余元,带动就业80多人。

合作社在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中蜂浅继箱生产优质高端成熟蜜技术》《中蜂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探索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等多项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示范,建成纯天然优质成熟蜜生产示范基地3个、中蜂科学繁育技术创新实践示范场1个和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实践科技示范场1个。

每到花开季节,漫山遍野的蜜蜂飞舞,蜂场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森林画卷。

叶有才感慨万千:“从当初被蜜蜂蛰得满头包,到现在成为养蜂能手,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未来,他希望能带着更多的人一起走上养蜂致富的道路,让茫荡山的甜蜜事业越做越大。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