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此次大赛共有46支参赛队伍、1700余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比拼,共产生63个金奖,133个银奖,198个铜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泉州有3个项目获得金奖:智覆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福蓊、福大晋江校区许平凡、开发区万龙金刚石孟崇。3个项目获银奖:彭枢强、福大晋江校区甘铠志、福大晋江校区罗耀发。2个项目获铜奖: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魏尧、泉州师范学院于海滨。
泉州晚报社记者专访了三个获得金奖的博士后团队。
从欧洲到泉州,博创赛创业组金奖张福蓊——
“科研成果既要写在书本上,更要写在货架上”
在10月28日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清源创新实验室正高级研究员、智覆纳米科技(泉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福蓊带领团队,凭借“微纳材料表面原子级精准制造及应用”项目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含金量极高的创业组金奖。“这是对我们团队和泉州产业升级方向的重要认可。”谈及获奖,张福蓊难掩激动。
张福蓊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张福蓊毅然归国、扎根泉州的坚定选择。2021年底,他放弃了欧洲多份高薪的工作职位,一心回到祖国发展,最终选定落户泉州清源创新实验室。“我对历史文化兴趣浓厚,在国外时就关注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来到这里后,更是被宜居宜业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节奏吸引。”张福蓊表示,入职后他便马不停蹄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在千年海丝大地上,他倍感踏实、干劲十足,誓要为高端原子层沉积设备国产化奋斗,而他始终秉持的科研理念便是——“科研成果既要写在书本上,更要写在货架上”,希望将先进技术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扎根泉州期间,张福蓊不仅专注科研,更积极融入当地产业发展。作为泉州市石油化工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小组核心成员,他借调到泉州市发改委,深度参与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及招商政策研究;同时,他以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与泉州企业结成帮扶对子,多次深入企业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技术难题,切实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用行动践行“科研服务产业”的承诺。
此次获奖的“微纳材料表面原子级精准制造及应用”项目,更是直击行业“卡脖子”痛点。该项目旨在打破我国在粉末型原子级薄膜沉积装备(P-ALD)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高端薄膜沉积设备。项目精准对接新能源材料、高效催化剂、增材制造、肺部吸入级药物精准改性等高技术产业需求,为颗粒材料表面功能化处理提供高精度、高通量的先进薄膜沉积解决方案。
泉州人许平凡斩获博创赛金奖——
“博创赛让我更加明白博士后群体的创新使命”
“能在家门口拿到金奖,可能会成为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件大事。”10月28日下午,福州大学晋江校区许平凡博士后团队,凭借“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新材料与石油化工赛道金奖,为泉州乃至全国卫生用品行业绿色转型注入动力。
许平凡
土生土长的晋江人许平凡,带领团队深耕生物降解材料领域多年。此次项目直击传统无纺布难降解痛点,攻克关键技术后,构建起从原料到应用的全生物降解技术链。研发的无纺布力学性能优、导液好、回渗低,精准匹配卫生用品行业对高品质环保材料的需求。
合作中,团队与美佳爽采用“企业投钱、博士解题”机制:企业出资支持研发,团队专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形成高效校企合作模式。“以往横向课题接触一两年才有意向,这次通过‘揭榜领题’赛道,与企业快速达成深度合作,效率远超预期。”许平凡说。
目前,团队已完成核心材料小试、中试,其生物降解无纺布的导液速度、回渗性能接近美佳爽企业标准。按规划,2年内将完成原材料定制、产线验证等工作,投产后年产能预计超3000吨;2026年将与美佳爽共建产业化生产线,为其母婴、成人护理产品提供核心材料。
“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许平凡感慨,比赛让团队体会到科研的社会价值,更明晰博士后群体的创新使命。他强调,博创赛让科研目标更聚焦、成果转化更高效,契合晋江“企业家+科学家”协同创新机制。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产业一线,对接更多泉州本土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助力家乡制造业绿色升级,破解卫生用品行业环保瓶颈。
“新泉州人”孟崇斩获博创赛金奖——
“推动理论走向应用,正是博士后用武之地”
在10月28日闭幕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泉州开发区万龙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孟崇团队夺得海外境外(“一带一路”)组金奖,其项目“面向大功率芯片热管理的金刚石金属复合导热片的关键技术研发”不仅攻克了行业痛点,更成为“新泉州人”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共促创新的生动实践。
孟崇
孟崇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来自贵州威宁,从事金刚石制品和工具方面的研究。他所在的万龙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金刚石工具、石材加工、石材机械及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公司总工程师和泉州开发区在站博士后,孟崇已在泉州工作生活九年多,是一名扎根当地的“新泉州人”。其获奖项目聚焦大功率芯片散热难题,通过采用金刚石方晶二维密堆积结构,结合表面金属化与单晶化工艺,显著提升材料热导率,有效增强高功率芯片的性能稳定性。项目研发历时两年多,与公司产品方向高度契合,也凝聚了孟崇团队在导热导电领域的技术积累。
“进入企业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博士后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而是‘连接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的桥梁’。”孟崇说,当前泉州众多民营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像万龙时代这样的企业,既需要突破技术瓶颈,又需要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进入企业后,能够真正沉到一线、亲身参与生产实践,是推动理论走向应用最高效的方式之一,这正是博士后人才的用武之地”。
“泉州是一片青年人才实现理想的热土,是我的梦想港湾。我与泉州是双向选择、共同奔赴。”在获奖选手媒体见面会上,孟崇动情地说。如今,他已将家人接至泉州生活,共同见证这座城市在科技创新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飞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