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28日讯(记者 黄星榕)历时两年调研,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学子完成 《我国新能源汽车“内卷式”竞争的动因与破局——基于101位专业人士访谈与3789份问卷的调查研究》。不久前,这项成果斩获第十七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并入围国赛现场赛。
近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繁荣背后,“增收不增利”甚至“越卖越亏”,行业利润持续下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鹭岛新能源汽车”团队系统梳理产业规划、车企年报、车主反馈等资料,以“价格内卷”“产品内卷”“市场行为内卷”三大核心研究方向开展调研工作。
自2023年下半年起,团队奔赴长三角、京津冀等产业核心区域,开启覆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实地调研。团队累计完成对35家主流车企76位中高层及一线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汇集了18家科研院所25位行业专家的权威观点,并面向全国范围新能源车主及潜在消费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得3789份有效反馈。
基于详实调研,团队精准剖析出新能源汽车“内卷”的本质:核心技术趋同引发“参数军备竞赛”,资本短期主义倒逼销量冲刺,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产能错配。
据此,团队提出破局逻辑:以核心技术创新打破价格依赖困局,以差异化产品矩阵破解同质化竞争,以规范市场行为重塑健康的行业生态。在政策层面,报告提出:需构建“监管破壁+协同创新”双轮驱动体系,既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又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以技术创新实现汽车电池与系统高安全性能保障的同时保持成本优势,加速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