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74c209-4530-40bd-9400-5779e9121152.png) 
			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25日是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
台湾著名作家、泉州女婿杨渡25日对泉州晚报记者表示,设台湾光复纪念日非常有必要,因为台湾光复日对数代台湾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不能被淡化,应该以客观的视角去真正梳理,并把它呈现出来,让人们真正了解自己。
对于台湾光复时刻,杨渡有着详尽的历史记录。在他的著作《缺席的岛屿故事:从头开始说台湾》中,他用《台湾光复的那一刹那》《巨变瞬间的人间容颜》两篇文章记录了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的政权接收状况、社会面貌和台湾百姓的反应。今年9月8日,他参加2025(泰国)闽南文化节期间,也于闽南文化论坛上发表《激动1945 光复时刻的台湾》主旨演讲,追忆光复时刻台湾人的心声。
据杨渡记录,1945年8月15日,台北律师陈逸松和音乐家王井泉从日本警察佐佐木口中确认日本战败宣布投降后,两人“沏了一壶好茶,坐下来静静相对,面含微笑,慢慢品尝”。陈逸松永远记得那个茶香,因为“几十年来,未曾如此轻松过,此生第一次,放心,安心,静心,闻到茶香”。

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台北公会堂(即今天的中山纪念馆)向“二战”同盟国投降。
而台南医生吴新荣从朋友口中得知日本战败投降消息后,“吓了一跳,不敢真的相信,长久的压制,让他保持警惕”。第二天,他约了好友到郊外把衣服脱了,跳到水中,要“洗落十年来的战尘,及五十年来的苦汗”。第三天清早,又到防空壕里拿出祖先牌位,把日本强制摆放的“神棚”移开,斋戒沐浴后,焚香祭拜祖先说:日本已经投降,祖国得到最后的胜利,台湾将要光复!
台湾作家林文月当时正在上海读小学六年级,她在学校收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整个礼堂里,充满哭泣的声音,久久无法平息”。回到家中,家人相庆道:战争终于结束了,台湾人不再是被殖民统治的二等公民。一家人很快就搬回台湾。
杨渡记述,在嘉义的街头,开始出现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各种中文歌曲的知识分子。老一辈的汉语老师被重新找出来,教大家学习中文。受了五十年日本教育的台湾人,一夕之间回到自己父祖的文化中,许多人像吴新荣那样,把祖先的牌位摆出来,用古老的仪式,焚香告祭祖先:台湾光复了。
欢欣的同时,台湾人期盼着受降与交接日期的到来。1945年9月3日,当时的福建省政府顾问黄澄渊、“台湾义勇队”副队长张士德等第一批国民政府官员到达台湾,将代表中国的旗帜插在台北宾馆里,宣告日本殖民时期结束,中国政府来了。
张士德以“台湾义勇队”副队长名义联络陈逸松,用闽南话直截了当地请陈逸松出面组织台湾青年人,监视日本人的行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陈逸松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并陪着张士德到访台北、淡水、三芝、宜兰、罗东、新竹、台中等地。舞龙舞狮、锣鼓鞭炮、夹道欢呼、杀猪欢宴宾客,台湾民众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庆祝光复,对祖国来的第一个代表表示热诚的欢迎。
9月19日,《台湾新报》发布了陈仪将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之后,主权交接落到了实处。台湾各界筹备各种活动,庆祝台湾光复这一历史性时刻。10月13日,陈仪飞抵台北。他在机场人山人海的欢迎场面上,发表了“不撒谎,不偷懒,不揩油”的“三不”政策,同时表明“我到台湾是做事的,不是做官的”。台湾民众对此非常感动。从松山机场,绕过总督府、总督官邸,到临时官邸,一路上依旧人山人海,欢声如雷。

庆祝台湾光复——中国战区台湾受降典礼
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坐满了台湾各界的代表。10时整,日本末代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大将率领谏山春树参谋等人,身着军服,走入会场,向受降官敬礼。陈仪受礼完毕,即席宣读受降书。安藤利吉在降书上签字,完成仪式,立即退席。日本殖民统治,也从这一刻起,随着安藤利吉从台湾退席而结束。
陈仪在台上正式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的版图。”
身为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的杨渡认为,回到真实的历史,回到民众生活的历史,把故事讲到贴近人心,民众的接受度就很高。他认为,当下台湾青年看待、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在突破民进党设下的封锁,“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是两岸和平,这是挡不住的潮流”。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