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受访者供图)
上周末两天
相信很多人的社交平台
都被周深演唱会刷屏
周深不仅朗诵、演唱了
福州话歌曲《月光光》《水中间》
还用福州话跟大家打招呼
但是,很多歌迷都表示:
完全听不懂

也许,周深需要这部
9月15日刚刚上线的
免费福州话线上词典——米时典

那么,用米时典怎么查周深打招呼的这句:“我来福州看你们大家啦!福州的小朋友们在哪里?”
其实,步骤很简单,将句子拆分成词语,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汉字,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福州话发音。


米时典网站是一款面向大众、公益性质的免费线上词典,由“蓝尾星”团队维护,它的前身是“榕典”微信小程序。米时典目前已收录22000多个平话词条、51000多个平话读音。
在米时典查询页面往下拉,除了戚林八音校注、福州市区发音和释义,还有“各地方音”(福州不同地区同一词汇发音有所差别)“注音一览”“用字一览”等功能模块。
运营团队告诉记者,米时典词条所配的朗读语音正在陆续录制、校正、上传。近期,将会增加单个字的示范发音功能,其他的应用功能也会持续完善。
“蓝尾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呢?
这是一群热衷于保护福州方言的志愿者,团队共8个成员,主力只有5人,几乎都是上班族或大学生。

“95后”福州人林昊宇
是这个团队的组建者
微信昵称是“过浦俤”
取自老家闽侯县尚干镇过浦村
那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小山村
他初中就读于福州十九中
高中就读于福州一中
大学在安徽大学文学院
之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研究生
研究语言文字
毕业后回到福州
在清华附中福州学校担任语文教师

2019年
他和朋友组建创办了
公益组织“真鸟囝”团队
推出了福州话线上词典
“榕典”微信小程序
今年
因“榕典”运营方人员流动等
在“榕典”编辑团队的基础上
新的志愿者团队“蓝尾星”成立
方言保护的香火
继续传承延续
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研一学生孙榕清是团队5个主力之一,主要负责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的运营。他来自闽侯青口,上幼儿园之前说的都是福州话,后来逐渐淡忘。

本科毕业后,他对家乡福州的兴趣逐渐浓厚,开始自己探索家乡历史和城市建设,关注身边人用福州话交流,慢慢捡回来了一些福州话。

目前,5人的兼职团队
难以支撑“蓝尾星”的运营
团队在微信公众号“米时典SeeDict”上
发布了《招新启事》
长期招募编辑、开发、运营志愿者
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
共同凝聚力量,传承地方文化
采访前,记者就方言的主题,在福州一所中学进行了简单的调查。
结果显示,全班41人,会说福州话的,只有5人,占比约12%;会听不会说的,20人,占比约49%;完全听不懂的,有16人,占比约39%。也就是说,不会说福州话的,占了将近九成;完全听不懂的,也占了近四成。
方言式微是世界性的课题。调查显示的情况在福州、福建、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普遍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更为严重。
在方言数字化之外,林昊宇还坚持回到母校福州一中,担任福州话社团和相关研究性课题的指导老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7年,社团成立的时候,他就应老师之邀,参与组建工作。之后将近10年,他每个月回去一两次,开展福州话线下教学和指导活动,用专业和热情引导一批又一批的学弟学妹认识福州话,爱上福州文化,“少的时候一个班十多人,多的时候也有七八十人,算下来,也教过大几百人了”。
福州一中福州话社团负责人、高二(1)班学生韦钧耀是新福州人,以前只能听懂一点福州话。高一进入社团后,他从基本的语音、语法开始,逐步走进奇妙的福州话世界,“感谢昊宇老师的专业教导,我现在已经基本能听懂福州话,也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希望毕业前不仅可以全部听懂,还能流利交谈,成为一个更有虾油味的福州人”!
在清华附中福州学校,林昊宇也不忘播撒福州话的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语文课上,文言文字词中出现跟福州相关的元素,他都会调动语言学专业知识和储备,引申开来,引导学生感受福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
校本课上,2023年,林昊宇还面向初一学生开设福州话课程。每周一节课,在抑扬顿挫的古音腔调中,师生仿佛穿梭千年,抵达这片土地的深处。

“蓝尾星”是福州话
词语意为萤火虫
林昊宇说:
“希望米时典像萤火虫
即使光芒微弱
也能用福州乡音
照亮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编辑:杨煜洁
审核:郑武平 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