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今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政绩观问题,要求“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政绩观摆正了,才能紧紧围绕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谋划推进工作,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为民办实事上。市政府办是服务决策、协调各方、推动落实的关键岗位,政绩观不仅决定个人工作方向,更直接影响政务服务质效与发展全局。现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正确政绩观要求重长远、尊规律
谷文昌初到东山时,面对茫茫风沙和深受苦难的人民,没有急功近利大搞“形象工程”,而是一头扎进沙滩,带领技术人员找树种、测风向,哪怕多次失败也不放弃,最终让漫山遍野的木麻黄成为守护百姓家园的“生命树”。正是这份对“政绩为谁”的清醒认知,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在于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摒弃“重显绩轻潜绩”的误区。对漳州而言,这意味着既要聚焦经济发展,推动石化、食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也要兼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隐性政绩”。比如,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治理九龙江流域水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优化营商环境等,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市民。同时,正确政绩观要求尊重客观规律,不搞“拍脑袋”决策、“一刀切”执行,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项目建设,都要立足漳州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正确政绩观需守住“三条底线”
实践表明,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实践中守住“三条底线”。一要实事求是。不搞“数字政绩”“形象工程”,比如在统计数据时,坚决杜绝虚报瞒报,确保数据真实反映发展情况;在推进城市建设时,不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而是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落在行动,充分借助12345便民热线和“金点子”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堵点,守住惠民利民的根本底线。三是久久为功。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比如,漳州市正在推动的“林下经济”发展工作,虽然短期内经济效益不明显,但通过培育林下作物及相关产业,既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带动农户增收,是惠及长远的“潜绩”。
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漳州正处于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更高标准践行正确政绩观。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充分研究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结合漳州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避免“本领恐慌”;另一方面,带动政府办干部职工树立正确政绩观,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基层调研”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把精力放在“解难题”上。同时,健全完善“发现、报告、协调、落实、督办、奖惩”机制,持续优化跨部门、层级沟通沟通协调,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漳州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力量。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他种下的木麻黄依然挺立,他的精神和事迹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修习的终身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追求,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立足岗位、真抓实干,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也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努力在服务漳州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者单位:漳州市政府办,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