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数字遗产”处置 亟须立法明确
2025-10-22 09:22 福建日报 原创

999.jpeg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使用新办的手机号注册网易云音乐账号时,收到验证码后竟自动登录上了已故歌手李玟的账号。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数字遗产”处理问题的关注。此前,话题“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曾登上微博热搜。微信客服回应称,账号若长时间未登录可能会被系统回收以保障安全。对此,网友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社交账号属于数字资产,系统回收不合理;也有人理解平台基于资源管理和安全考虑的做法。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网络世界中留下了诸多数字足迹,如社交平台账号、游戏账号等。然而当用户去世后,这些账号该如何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平台出于安全、资源与隐私保护的考量,可能会回收长期未登录的账号。但另一方面,对于用户及其亲友而言,这些账号承载着情感与记忆,是珍贵的“数字遗物”。如网易云音乐账号事件就引发了公众对“数字遗产”处理的关注,民法典虽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合法地位,但对于社交账号等具有人格与情感属性的数据是否属于可继承遗产,尚缺乏明确规定。这导致平台依服务协议行权与用户主张权益之间产生矛盾。

数字遗产的继承困境还在于其多重属性。一部分具有直接经济价值的数字资产,如账户余额、游戏装备等,可认定为网络虚拟财产,理论上可以继承。但私密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具有人格属性和隐私属性的数据,不具备财产属性,不可被继承。而当社交账号兼具财产属性和人格属性时,其归属和继承问题就面临法律困境。

目前,数字遗产的处置主要依赖各个互联网平台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大多偏向于保护平台自身利益,用户的权益缺乏明确保障。专家指出,平台应承担数字遗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在回收非活跃账号前履行充分通知义务,设立缓冲期,并采取严格措施确保数字遗产处理流程的安全。

从现实情况看,仅有部分游戏公司和手机厂商提供了账号继承的相关功能,而社交平台等在此方面的处理则存在诸多问题,显得无序混乱。为推动数字遗产问题的解决,立法明确数字遗产的处置规则是不二选择。应加快立法进程,明确数字遗产的范畴、分类处置方式和平台责任等,以平衡平台治理规则与用户情感需求,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时代妥善处理好用户的“数字身后事”,让逝者的数字记忆得以合理留存,也让生者有所寄托。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