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旁边的脚手架拆除了,四周空地在平整,还堆放了许多石板、沙土等建筑材料。”近日,市民林先生致电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说,位于中心市区东岳山旁的“急公尚义”牌坊主体已修缮完成,不知何时能够开放。昨日,记者前往实地走访。
“急公尚义”牌坊位于市区东门仁风街尾东岳庙前古大路,也就是现在的南禅路泉州少林寺旁边。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牌坊外的南禅路沿路做了围挡,围挡外张贴有“急公尚义坊保护修缮工程”的施工提示牌。进入围挡内,眼前的“急公尚义”牌坊在周边建筑和树木中异常显眼。
“急公尚义”牌坊周边已经平整好,沙土、板材运进来准备铺装地面。
牌坊为三重五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有立方柱12根,坊高10.84米、宽9.44米,进深3.48米。用花岗岩、辉绿岩筑砌,坊上匾额石刻“急公尚义”,上款刻“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初九日”,下款刻“赐李森”,整座牌坊古香古色。
据了解,“急公尚义”牌坊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系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安溪湖头人)因其八世祖李森乐善好施,请求朝廷建坊旌表。牌坊上一横匾上书“急公尚义”四字,阴刻楷书体,此系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牌坊在1983年被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牌坊是古代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流传至今,已然成为中华特色建筑文化的符号之一。可以说,牌坊是用石头雕砌的记忆,也是文化载体。“急公尚义”牌坊,是泉州市区众多石牌坊中唯一一座原汁原味的古牌坊。几年前,周边建筑项目开发,牌坊四周进行围挡保护。林先生介绍,此前,牌坊四周搭建了脚手架,有施工人员进行修缮,今年国庆节左右,脚手架拆除,而后运输车运来一些沙土、石板材。
据了解,此前牌坊部分构件缺失、断裂,至目前已完成修缮。记者看到,原先牌坊四周凹凸不平的地块已经基本清理、平整完,牌坊正下方的地面围起石板条,旁边堆放着沙子、泥土和板材。“这边已经围挡很多年了,希望早日修缮好、早日开放,能让游客观赏,也能成为居民休闲去处。”林先生说。
丰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人员介绍,“急公尚义”牌坊修缮工程于今年6月份启动,目前已完成牌坊主体的修缮工作,正在进行地面平整、铺设和相关配套施工,计划于今年11月完工,正式开放时间还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