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20日讯(通讯员 赖文辉 林锦涛) 国庆期间,平和县国强乡“花溪梦田”农文旅融合示范片游人如织,田间南瓜苗葱郁,草坪音乐会悠扬,亲子活动趣味盎然。这不仅是当地退果还林还耕成效的缩影,更是人大监督下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平和县委、县政府将“退果还林还耕”列为“生态民生工程”。县人大常委会主动介入,围绕“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重目标依法履职。通过现场调研、台账调阅、座谈交流等方式,“解剖麻雀”式梳理问题,形成《督查情况报告》并提出8条建议。推动建立“县乡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退果—改种—管护”长效机制,引导产业升级、转型,确保“退得下、还得好、能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退果还林8.5万亩、还耕2.1万亩,年底将全面收官。
今年来,平和县生态改善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个国控断面稳定达标,长乐葵山断面常年保持Ⅱ类,洪濑汤坑桥断面达Ⅲ类;9个省控断面中8个提升至Ⅱ类,6个小流域断面中5个达Ⅱ类。蜜柚面积缩减,但单产及品质提升,收购价稳中有升,亩产收入同比增长15%,“种好柚、卖好价”逐步形成。
“花溪梦田”将退果还耕地打造成乡村旅游地,带动餐饮、住宿及农产品销售,村民就业岗位增加,生态红利持续释放。这场由人大监督推动的“绿色革命”,正书写“水清、岸绿、果优、民富、文旅兴”的新图景,为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贡献“平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