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今年8月,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等十部门制定了《福建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启动“五大行动”,提出将每年9月定为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活动月。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福建在推进教育家精神本地化践行方面迈出制度化探索的关键一步,也为系统梳理与弘扬独具特色的闽派教育家精神提供了重要契机。
闽派教育家精神深植于八闽独特的文化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体系。朱熹理学奠基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理念,赋予了闽派教育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海洋文明孕育的开放包容气质,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严复系统译介西学,展现了兼收并蓄的办学视野;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从陈宝琛兴新学、沈葆桢创船政到陈嘉庚倾资办学,无不彰显“教育救国”的崇高使命。近代以来,黄世明在推动学前教育本土化、科学化方面作出重要探索,将西方幼教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现了闽派教育家既扎根传统又面向世界的开放智慧。直至今日,潘懋元、林占熺、兰臻、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当代教育工作者仍在各自领域延续这一精神传统,使闽派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闽派教育家精神是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福建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亟需从传统精神中汲取智慧。闽派教育家精神中蕴含的“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开放包容”的办学视野、“经世致用”的育人传统,正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的宝贵资源。弘扬闽派教育家精神是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引导广大教师从本土教育先贤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增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更好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弘扬闽派教育家精神是坚定福建教育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系统梳理和弘扬这一精神传统,有助于增强教育工作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塑造福建教育的独特品牌。为此,要以“五个融入”推动闽派教育家精神走深走实。
融入研究阐释,筑牢思想根基。组织力量系统梳理闽派教育家的思想与实践,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推动研究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培训,以典型人物与范例教学打通“从认知到认同”的链路,培养做闽派教育家精神传承者的价值自觉。
融入队伍建设,赋能教师发展。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名师名校长培养及各类教师培训中,嵌入闽派教育家案例教学与行动研修,引导教师对标先贤,提升育人本领。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使践行教育家精神者受尊敬、得发展。
融入改革实践,激发内生动力。将闽派教育家的创新精神、务实品格融入教育改革,鼓励学校和教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福建特色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持续深化“县管校聘”、高校分类评价等改革,优化教育生态,以制度供给为教育家精神的生长提供肥沃土壤。
融入开放格局,彰显时代担当。发扬闽派教育开放传统,深化闽台教育交流融合,建强“海丝学院”,推动“职教出海”,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展现福建教育的作为。
融入机制创新,构建长效闭环。以“五大行动”为统领,构建“目标—路径—评价—激励”的工作闭环,明确分层目标与任务台账。实施项目化清单管理,推动研训一体、校地协同与产教融合。强化多元评价与结果运用,引导教师追求长期专业成长。注重典型培育与社会认可,放大示范带动效应,将精神资源切实转化为教育强省的可持续竞争力。
(作者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