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分细雨浸润闽南古厝,当冬至暖阳照亮匠人刻刀,“二十四节气”与厦门的非遗将碰撞出怎样的新火花?10月2日起,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海峡导报社共同发起的24节气“非遗秀”作品征集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厦门本土非遗传承人、青年创作者、高校团队及中小学校,寻找能展现节气与闽南技艺交融的优秀作品。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厦门目前有110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包含2个人类非遗项目、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更有1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0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坚守匠心。此次活动旨在让节气文化通过非遗手艺焕发生机,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平台。
本次活动征集对象广泛,无论是深耕非遗数十载的本土传承人,还是用年轻视角创新的90后、00后创作者,亦或是探索非遗创新的高校团队、中小学师生,只要作品紧扣二十四节气主题,融入闽南技艺特色,均可参与。作品需对应单个节气,既要展现节气自然特征或文化习俗,又要在材料、工艺、设计上有所创新,同时具备展示、体验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潜力,如绣有小满麦穗的闽南刺绣、刻有霜降意境的木偶摆件等。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组委会将邀请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入选创作者的工作室与传习点,通过镜头记录创作过程与背后故事,制作成节气专属短视频,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推广,让更多人看见厦门非遗与节气文化的魅力。
作品征集时间自10月2日起持续至2025年10月31日,有意参与者可将作品图片或视频、创作说明、作者简介发送至指定邮箱806110985@qq.com,邮件主题需注明:【节气非遗秀】+ 节气名称 + 作品名称 + 作者姓名。
“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让节气的光落进指尖手艺,让闽南文化记忆在创新中温柔延续,助力非遗活态传承。”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福建农民画(同安)《郭山紫长茄》作者:柯登科 节气: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