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现场快评)让社区工作者干有奔头升有通道
2025-10-14 16:23 福建日报 原创

666.jpeg

巡查园区企业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商户私拉电线问题、拍视频助力商户营销、入户宣传最新政策……方芳是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所负责的网格里有2000多家企业、7000多名员工。节后第一天,她便马不停蹄地收集与回应大家“吃住行销”等各方面需求。

从服务企业商户到调解邻里矛盾,从了解社情民意到宣讲落实政策……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更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力量”。但当前,队伍建设仍面临不少现实难题。比如,基层岗位堪称“全能岗”,一名网格员同时承担多项工作成为常态。又如,部分社区存在人员年龄偏大、专业断层等现象,不少年轻人才因职业前景不明、薪资吸引力不足、晋升渠道狭窄而将其当作过渡工作。

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前沿城市,厦门始终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针对基层治理实践中的痛点探索培育路径,以“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紧盯“选、育、管、用”关键环节,构建社区工作者进得优、留得住、有奔头的全周期成长模式,为打造基层人才高地开出良方。

在规范化储能方面,针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痛点,厦门聚焦源头治理,从健全机制、放权赋能等方面入手,出台《厦门市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工作措施》《厦门市优化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准入机制》《厦门市村社区机制牌子挂设导则》等系列文件,筑牢防止党政群机构随意向社区派发事务的“堤坝”,切实从源头减负,让社区工作者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参与治理。

在专业化增能方面,为补上培训体系不健全的短板,厦门主动链接高校与专业机构等资源,共建“厦门社会治理学院”,打造“师资库、课程库、案例库、基地库”四位一体的培训生态,构建“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培训网络,确保社区工作者全员轮训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培育“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针对社区带头人推出“明星书记”计划,针对后备力量开展“储备干部”培养,针对一线骨干打造“金牌网格员”项目,精准匹配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

在职业化赋能方面,为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厦门创新推出“4岗18级”职业晋升体系,将岗位等级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荣誉激励直接挂钩,让社区工作者“干有奔头、升有通道”,让社区工作从“临时过渡岗”变成了“稳定职业岗”:目前全市有社区工作者1.2万余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22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2%。

数据显示,近年来厦门有40名社区主干通过专项招录成为公务员,52名社区主干被录用为事业单位人员,“留得住人、发展得好”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厦门社区工作者的全周期成长模式,探索出一条以人才驱动专业提升、以系统思维推进城市善治的可行路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