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季过后,当大多数人对着报告单上的“脂肪肝”“结节”忧心忡忡时,有一种癌症因其极高的死亡率被称为“癌中之王”,却常常在早期悄无声息。它就是胰腺癌——一个以隐匿、凶险著称的疾病,其整体5年生存率仅为5%-10%,但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正为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腹痛姿势不同提示病因? 仰卧加重或是胰腺癌警报
胰腺癌的“王者”称号,源于其在多个维度的极端特性。厦门长庚医院肝胆胰外科主诊医师朱青解释,其一,是它的极度隐匿。胰腺深居腹腔后方,被胃、肠等器官重重包围,早期肿瘤难以通过常规触诊发现。其症状如上腹隐痛、消化不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腰背痛,极易与胃病、腰肌劳损等常见病混淆,导致超八成患者一经确诊便是中晚期。
其二,在于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猛。胰腺癌细胞增殖快,侵袭性强,超过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转移。更严峻的是,胰腺癌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这与其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
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识别高危人群至关重要。朱青医师指出,除众所周知的家族史和长期吸烟外,慢性胰腺炎患者、短期内突发糖尿病且伴有体重下降的中老年人以及患有特定胰腺囊性肿瘤的人群,风险显著增高。“尤其需要警惕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信号’。”朱青医师强调,“比如,一种疼痛感在仰卧时加重,蜷缩时反而减轻的上腹痛;或者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一旦出现无痛性黄疸,即皮肤眼睛变黄但不觉疼痛,便是胰腺癌的危险警报。”
基因分型指导治疗 胰腺癌诊疗开启“量体裁衣”
尽管挑战巨大,医学界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近年来,胰腺癌的诊疗领域已闪现多点星光。厦门长庚医院在该领域也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在手术方面,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日益普及。它们不仅能实现更精准的肿瘤切除,提高根治率(R0切除率),还显著减少了手术创伤,帮助患者更快康复。
更令人鼓舞的突破来自于药物治疗。对于携带BRCA等特定基因突变的胰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显示出良好疗效,开启了胰腺癌精准治疗的大门。此外,针对曾经“不可成药”的KRAS基因突变,新一代靶向药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在化疗领域,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模式的推广,成功将一部分原本无法手术的“交界可切除”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对象,显著改善了他们的预后。“胰腺癌固然凶险,但绝非无计可施。”朱青医师最后总结道,“对于高危人群,主动进行早期筛查(如增强CT、MRI、内镜超声和CA19-9检测)是关键的第一步。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药物,正一步步地将这个‘癌中之王’从神坛上拉下,为更多患者赢得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