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最强大脑”牵手“最强实战”,厦门火炬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筑“科产融合”新高地
2025-10-14 10:23 海峡导报

当国立科研机构的尖端智慧遇上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热土,将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

10月13日,厦门火炬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市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将有更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原创科技成果,在厦门这片产业沃土上开花结果。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鹭岛深度牵手

在创新链上,城市所代表着科技创新的“0—10”,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策源地;而厦门火炬高新区则代表着产业创新的“10—N”,是技术迭代、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的主战场。事实上,双方的合作渊源已久,城市所不仅直接对接,更积极为高新区牵线中国科学院旗下多家研究所,有力推动了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体系内的广泛合作。近三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与城市所已累计开展合作15项,并成功联合申报获批3项福建省院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本次签约,标志双方将从简单的“项目牵手”迈入更为紧密的“科产融合”新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需求,在科技平台共建、产学研协同、人才引进培养、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未来,双方将围绕厦门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推动区内企业对接中科院体系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在厦转化,支持共建研发平台,推动优质产业化项目落地;并携手开展产业战略研究,为区域产业规划与升级提供核心智力支撑,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合作发展处副处长、厦门中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加在接受采访时形象地比喻道:“中国科学院在全国有100多个研究所,而福建仅有两个,厦门唯此一家。我们希望以城市所为‘桥梁’和‘枢纽’,将全院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引流’至厦门,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对接。”

本次活动中,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与厦门中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还共同签署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协议,为此次战略合作装上常态化的“执行引擎”。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厦门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瑞彬表示,“我们正全力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未来将以‘火炬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平台,精准对接中国科学院体系的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

两项“绿色”技术签约“科产融合”落地实践

签约仪式上,两项同具“绿色”内核的技术合作项目同步落地。

其中,逸辰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跨介质污染防治材料与装备创新团队,将携手推进“新能源战略性矿产靶向再生与废水协同治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苑志华介绍,随着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回收的严峻挑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更加绿色环保的技术,在回收其中有价矿产资源的同时,彻底解决回收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废水问题。”他透露,该技术的实验室基础研究已完成近90%,下一步将与企业共同推进中型试验,走向产业化应用。

另一项“基于海洋贝类加工副产物的土壤调理剂研发及其在酸化土壤中的绿色低碳效应评估”项目,巧妙利用海洋贝类加工废弃物,变废为宝,研发用于改良酸化土壤的调理剂,兼具环保与农业价值。

陈德加指出,今天的项目签约是深化双方合作的“引子”。“城市所目前还有多项与厦门产业方向相关的成熟科技成果储备,期待与本地企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相关链接

“火炬模式”构建区域创新生态

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厦门火炬高新区持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聚焦光电显示、海洋氢能两个产业领域建设分中心,并组建国有全资运营平台,成立火炬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5亿元),着力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对接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储备成果转化项目超200个。

在机制创新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牵头建立了与厦门科学城、金砖创新基地、省创新实验室的项目对接与成果转化融合机制,形成了7项多部门协同的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搭建高效的项目对接平台,已收集748条项目线索,策划落地37个重点项目,并梳理出276项高价值服务能力清单。

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研发,集聚158家创新服务机构,提供超500项专业服务。园区企业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占全市52.6%),109家企业入选未来产业骨干企业备案(占全市59.2%)。全年引进培育273名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赋能园区创新发展。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