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界
标题图
山海携手向未来
2025-10-11 08:00 福建日报 原创

2025年10月11日《福建日报》8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入宁两个多月,从盛夏到深秋,福建省第十四批援宁工作队队员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他们与新一批援宁专技人员一道,接过闽宁协作接力棒,奔跑在东西部协作的伟大征程中。

 8月,福建省第十四批援宁工作队闽宁镇工作组队员刚抵达宁夏,就来到位于闽宁镇的贺兰神酒庄种植基地调研葡萄酒产业。(福建省第十四批援宁工作队供图)

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福建成立了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5次出席联席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闽宁协作。

29年来,两省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的指导原则,坚持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携手推动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产业协作,是闽宁协作的重头戏。宁夏拥有丰富的能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福建则具备资金、技术、管理及市场优势。两省区从菌草合作起步,逐步拓展至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风力发电、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双方共建成12个闽宁产业园,入园企业近300家,有效助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产业协作硕果累累,民生帮扶情暖万家。

闽宁协作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把资源投向基层,通过援建希望小学,修建道路,实施危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开展“母婴工程”“医疗服务”“母亲水窖”等多样公益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活。近年来开展的“组团式”帮扶,让更多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推动受援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为宁夏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多元参与,汇聚强大社会合力。

29年来,闽宁两省区不断拓展协作空间与领域,持续完善从省、市到县(区)、乡、村的五级联动机制,深化结对帮扶内涵,创新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数字见证深情:29年来,福建协调援宁资金70.32亿元,实施项目4040个,受益群众244万人;推动村、企、校、医等结对677对;累计派遣14批254人次赴宁夏交流,选派6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建设;目前在宁闽籍企业(商户)超6700家,在闽就业创业的宁夏人近5万……

作为闽宁协作的生动缩影,位于银川市永宁县的闽宁镇,从一片戈壁荒滩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移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这段奋斗历程通过《山海情》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减贫故事的窗口。

两省区人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情谊,正如闽宁镇牌楼旁对联所书:

“武夷山贺兰山山山相连,闽江水黄河水水水相融”。

站在新的起点上,闽宁协作正以更实的举措、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推动两地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基建

9月1日,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整洁的民居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集养殖和种植于一体的光伏产业园区遥相呼应,展现出一幅生态与能源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近年来,凭借着“风光”资源禀赋,银川市闽宁镇建设成为“绿电小镇”,原隆村依托1635户移民的屋顶,建设了5兆瓦屋顶光伏电站,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板上发电、板下养殖及种植的“光伏+农业”项目,不仅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也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袁宏彦 摄(宁夏日报供图)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贺兰红酒庄是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外墙由32个巨型橡木桶环抱而成,圈中耸立着一座6层高的中式塔楼——闽宁阁,内设藏书阁、品鉴厅,是葡萄酒历史文化的展示交流中心,也是俯瞰闽宁镇全貌的观景台。 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摄

工业

2024年4月17日拍摄的隆德县闽宁扶贫产业园。2012年,在闽宁两省区的共同推动下,这片曾经的荒地上建起现代化产业园区。如今,65幢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65家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其中闽籍企业13家、规上企业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园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7.9亿元,创造税收6000万元,先后带动就业5000余人。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摄

闽宁产业园涵盖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服饰研发、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力争在今年建成东西部协作的现代化示范产业园区,实现年产值2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500个。 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由泉州德化县援建的红寺堡区弘德村“家庭车间”,专门生产瓦楞纸箱、纸盒、礼品盒等包装用品,帮助易地生态移民就业。红寺堡区,居住着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西海固地区20多万移民,是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 本报机记者 游庆辉 摄

2024年12月,宁夏固原市西吉县闽宁轻工产业园,工人在金曜塑业车间内忙碌。金曜塑业是该县首家产值超亿元的农膜生产企业。本报记者 林清智 摄

农业

银川市利用闽宁协作资金300万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1060万元,在兴庆区掌政镇建立了占地227亩的闽宁协作花卉种植示范园,为周边新创家园移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直接带动150名以上临时劳动力就业。同时示范园70%的收益用于新创家园移民的分红、公共服务的补贴、基础设施的维护等费用,一枝枝盛放的鲜花映红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的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菇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码放,菌棒上探出的“菇头”鲜嫩肥美,散发着扑鼻的菌香。近年来,平罗县紧抓闽宁协作大平台,引进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石嘴山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按照“龙头企业+智慧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争取闽宁协作资金,平罗县在宝丰村建设了石嘴山菌草产业融合示范园,已建成智能化新材料菌菇种植大棚22座、冷链车间1栋、分拣车间1栋,解决群众就近务工150余人,人均月劳务收入4000元左右,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  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摄

 2024年12月,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闽宁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西北的冬季原本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该基地的出现让当地农民在寒冬也能体验丰收的喜悦。    本报记者 林清智 摄

W020250909685884871078.jpeg

    9月9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共建的宁夏食用菌资源与种质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向菌棒内接种液体菌种。近日,该中心液体菌种中试生产线完成全部安装调试工作,实现了优质菌种从实验室培育到车间扩繁的初步衔接。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摄

商贸

10月10日,福州市区一宁夏名优农特产品体验馆内,市民在购买宁夏名优农产品。近年来,两省(区)积极支持各自优质特色产品进入对方市场销售,共同搭建消费协作“线上+线下”直购平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2024年12月,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闽宁同心电商创业园内,主播通过直播将宁夏特产推荐给全国网友。该创业园由福建援建,并由福建电商讲师对当地主播进行培训。本报记者 林清智 摄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员工马燕向网友直播推介八宝茶。马燕是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成立时最早的一批员工,在这里,她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由主妇变成了主播。移民搬迁、东西部对口协作扶贫让原隆村46名像马燕这样的农村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摄

游客在宁夏吴忠市刘三朵八宝茶体验馆体验八宝茶制作过程。八宝茶以福建茶叶、福建桂圆肉、冰糖、红枣、核桃仁、芝麻、葡萄干等原料制成。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教育

第25届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在一起。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等20个青年集体被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宁夏日报记者 王猛 摄

6月24日,学生们中午在西吉县吉强镇袁河小学宽敞明亮的标准化餐厅内就餐。该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闽宁协作教育帮扶重点学校。近年来,西吉县先后整合闽宁协作和闽籍企业援助资金414万元,实施了校址搬迁、改造提升、硬件配套等项目,持续改善提升办学条件,建成850平方米标准化餐厅,深化“互联网+教育”应用等,让农村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闽宁协作在教育帮扶的累累硕果。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摄

8月18日,由共青团宁夏区委、共青团福建省委、宁夏少工委、福建省少工委共同主办的2025年“石榴籽一家亲”闽宁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在宁夏银川市开营。在5天时间里,来自闽宁两地的50名少先队员前往银川市、中卫市,通过参观文博场馆、体验非遗技艺、接受思政教育、学习红色文化、观摩防沙治沙和闽宁协作成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手拉手研学实践活动,着力深化闽宁两地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引导闽宁两地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接续山海情缘。宁夏日报记者 王溦  摄

2024年7月8日,宁夏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联合开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行走的思政课”暨东西部高校“乡村教育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学生们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宁夏日报记者   李宏亮   摄

文化

2024年3月22日晚,由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市委宣传部、福建省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歌剧《山海情》在宁夏人民剧院上演。该剧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从无到有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    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摄

     2024年7月31日,由宁夏博物馆和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和合共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印记”展在宁夏博物馆开展。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摄

闽宁两省区文化、文物系统在省区对口帮扶机制框架内,加强了文艺创作演出、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人才建设等方面交流合作,先后举办多轮次文博专业人才培训,开展多批次文物展览展陈活动。图为2024年8月,宁夏博物馆内,游客观看德化瓷器展。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宁夏移民博物馆内闽宁协作展示馆一角。    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山海情》等40多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当地将废弃的工业遗迹打造成集影视拍摄、影视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工业影视拍摄基地”,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人次超过20万。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医疗

微信图片_2025-10-11_105041_886.jpg

    4月16日,莆田市援宁医疗专家在宁夏吴忠市同心县人民医院开展肿瘤防治周大型义诊。(宁夏日报社供图)

2023年9月14日,第12批福建援宁工作队成员、闽宁镇医疗队队长张秀喜在离开宁夏前,最后一次来到永宁县闽宁镇木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授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