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0日讯(通讯员 林素真 邱媛媛)校园食品安全牵动千家万户。为更有效保障“校园餐”质量,近期,漳浦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通过建立完善家校协同、专业评估、源头把控等制度、措施,着力构建起一道多方参与、全过程覆盖的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
观察员“上线”,延伸监督触角,凝聚协同之力。该局创新实施家长观察员协同共治工作机制,从全县学生家长中筛选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储备的热心家长担任观察员,赋予其“监督、反馈、宣传”三大核心职责。家长观察员可通过“预约检查+随机抽查”的方式,深度参与学校食堂食材验收、餐食制作全流程监督,作为监督力量的延伸,从家长群体的视角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问题有效解决,促进形成“学校自律、部门监管、家庭参与、社会监督”的协同共治格局。目前已有84名家长观察员活跃在全县各中小学食堂监督一线,市场监管局已组织了12次协同检查,发现27条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立即督促学校整改到位。
第三方“把脉”,全面排查风险,借力专业之长。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市场监管局对全县40所中小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聚焦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饮具消毒、人员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覆盖、穿透式的“大体检”,深入排查日常监管中难以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和潜在风险点。市场监管局根据问题清单进行靶向监管,督促有关学校限期整改,并加强“回头看”检查,确保问题隐患100%整改到位,促进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被动整改向主动防控逐步转变。
供应链“锁鲜”,严把源头关口,夯实安全之基。漳浦县市场监管局将监管前移,联合教育部门对辖区内12家供校大宗食材供应商进行约谈,明确供应商主体责任。抬高供校食材“准入”标准,从食材采购、运输、储存全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守住校园食品安全链条的“第一道关口”。市场监管局结合日常监管实例,围绕食品进货查验、“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等重点环节,加强对供校大宗食材供应商的再培训,促进监管关口从“校内食堂”向“上游供应链”有效延伸,形成“压实源头责任、强化过程管控、保障终端安全”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