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让小龙眼发挥大作用
2025-10-10 09:32 福建日报 原创

999.jpg

每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莆田不同品种的龙眼渐次成熟,葳蕤绿叶之中缀满累累果实。过去,丰收常伴随果贱伤农的隐忧;如今,凭借模式创新与产业链延伸,小小的龙眼成为激活乡村经济、传承地方文化、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莆田龙眼出圈,首先得益于渠道之变。传统农业依赖线下,很多时候不得不看天吃饭。当地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打破传统销售局限,解决了“怎么卖”的问题。线下,城厢区华亭镇打造沉浸式展销,以文化体验提升产品附加值;涵江区萩芦镇则借助“龙眼王拍卖”等话题营销,让农产品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线上,通过直播带货、航空冷链和一站式寄递,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极速触达,既保障品质,也树立品牌。渠道融合的背后,实则是由“产销分离”向“产销一体”转型,也实现了从卖产品到树品牌的跨越。

销售模式创新则为莆田龙眼产业注入新的动能。当地推出“数字认养”计划,消费者通过云认养,可实时参与果树成长与收获,既满足其对食品安全与溯源的需求,也帮助果农提前锁定订单、降低风险。这种模式不仅破除产供销壁垒,更在情感层面联结了产地与消费者,让农业从“生产环节”蜕变为“可体验、可互动”的活态产业,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与消费黏性。

产业链的延伸同样构成莆田龙眼增值的关键。仙游县盖尾镇与企业合作,推动品种改良和深加工,开发出桂圆干、龙眼酥、龙眼酒等多元产品,突破鲜果销售的时空限制,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利润空间。这意味着,龙眼产业正逐渐从单一品类升级为多元衍生产品,从“季节经济”走向“全年经济”。

更令人振奋的是,莆田龙眼产业所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收益,还有整村联动、文化焕新的综合效益。无论是华亭镇的全链条布局,还是盖尾镇带动超6000人就业、年创收1.2亿元,都表明小水果正在发挥大能量。各地通过举办龙眼节、文化展示等活动,也重塑乡村的文化形象与旅游吸引力,使农业产地变成可游、可赏、可购的综合目的地。

不难看出,莆田龙眼的振兴路径,是以渠道创新扩市场、以数字赋能增黏性、以产业链延伸提价值、以文化融合强认同的工程,成为整合资源、激活乡村、传承文化的载体。这正是乡村产业振兴真正需要的——不是单一产品的丰收,而是一个产业生态的繁荣。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