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两岸同胞齐聚永春:共叙魁星文化情
2025-10-07 09:50 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7日讯(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张燕红 文/图)“金门的魁星楼与永春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史料记载金门魁星楼始建于1836年,其倡建者林斐章的先人是在清康熙年间从福建永春迁到金门的商人。”10月6日中秋节当天,来自台湾金门县的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代表邱翌瑄在永春县魁星书院举办的“共话两岸魁星情•同赏中秋团圆月”的两岸魁星文化交流会上说。

十几位来自两岸的魁星文化学者、嘉宾们围绕“两岸魁星信俗的传承实践”“魁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路径”“魁星IP形象的设计”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此外,大家还通过实地调研等形式,共溯文化根脉,共话传承之道。

 共叙文脉: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对话

据了解,永春魁星岩肇建于隋开皇九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因供奉魁星神像、承载“魁星点斗”文化意象而成为闽南地区崇文重教的重要载体。

“永春与金门隔海相望,魁星信仰早已融入两岸同胞的生活。”永春魁星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门“魁星楼”的供奉规制、文化内涵均与永春魁星岩一脉相承,“这种文化同源性,让魁星岩成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纽带”。

“第一次在魁星书院进行交流,熟悉的语言,熟悉的文化交流都让我感觉很亲切。”金门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代表洪辉盛感慨,“无论海峡相隔多远,对魁星的敬仰、对文化的认同都是一致的。”

共话传承:一场浸润乡愁的文化体验

两岸儿童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同期举行,十几位两岸学生同时进行非遗技艺学习,在永春县纸织画传承人的指导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纸织画的制作,来自金门金湖小学的简琞天和简梵地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在制作纸织画时,指尖轻挑纸丝,望着逐渐显现的朦胧画境,被永春纸织画特殊的美感迷住了。

除了室内座谈交流,两岸嘉宾还走进余光中文学馆和永春五里古街近距离感受两岸乡愁和古街的魅力。

在余光中文学馆内,馆内文字与展品交织,让众人驻足品读,在乡愁与诗意里共鸣,更感两岸文化血脉相融;在永春古街,两岸嘉宾见证了昔日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盛景。而千年街巷满是鲜活的文化烟火气也让台胞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翁公祠武术馆,永春翁公祠武术馆馆长潘琼琪手把手地教来自金门、台湾的嘉宾们白鹤拳的动作。

“第一次到永春,永春深厚的历史底蕴真的让人大开眼界,魁星文化的千年传承,纸织画、白鹤拳、永春老醋,让我应接不暇。走在青石板古街,听当地人讲文脉故事,才知每项技艺都藏着永春的精气神。永春是个宝藏城市,值得放慢脚步深度体验。”金门县魁星文化研究协会会员郑维庆说。

 共“博”好运 共谋发展筑未来

掷骰夺魁,同博好运。魁星岩状元王中王博饼争霸晚会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们围坐一堂,品尝永春特色小吃、拉家常。清脆的骰子声、欢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兴致勃勃地掷骰子,博个好彩头。 

在经过激烈的王中王争霸赛后,状元花落来自金门的知名网络博主黄恺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望着同一轮明月,过着同一个节日,这个中秋我在‘家里’,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团圆夜。能博到‘王中王’真的很开心。”黄恺嘉高兴地说。

“我的祖籍地就在泉州。每次到福建,听着熟悉的闽南话,看见香火缭绕的寺庙,觉得自己既是游子也是归人。作为一名视频博主,我会把永春记录到镜头下。希望通过镜头让更多台湾朋友了解永春、了解这里。今后,我还会到永春。”黄恺嘉说。

马来西亚柔佛州永春总会会长陈明光率部分会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说在中秋团圆佳节,能与大家相聚在家乡十分亲切温暖,既共叙乡情乡愁,也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这份团圆之喜格外珍贵。

永春魁星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挖魁星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前来交流、共谋发展,让千年文脉成为促进永春发展的强劲引擎,赋能产业、点亮文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