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6日讯(记者 萧镇平) 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在福建漳州东山县成功举办。晚会以“同根·同源·同心圆”为主题,依托东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为两岸同胞乃至全球华人呈现一场凝聚情感认同、唤醒共同记忆的月夜盛典。
晚会舞台依山傍海而建,背倚千年风动石,傍临东山关帝庙,遥望澎湖湾——以山海为幕、涛声为乐,营造“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唯美意境。
风动石静立于潮汐间,见证千年沧桑,为晚会注入了厚重与永恒的氛围;东山关帝庙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关帝文化“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内核,为月圆之夜铺上了庄严而温暖的情感底色。
整场晚会以“月明”“情牵”“梦圆”三大篇章徐徐展开,每一环节都蕴含着文化巧思以及浓浓情谊。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莉以一曲《海上明月》拉开帷幕,清辉洒落,思乡情浓,瞬间将观众带入月光如水的意境之中——月光照亮海岛,温暖回忆。
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角村考察,同渔民们亲切交流;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又提到“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从此,“渔获满舱”成为东山人心中最滚烫的词。而“下海能捕鱼,上岸能写诗”的澳角渔民诗人们,因这个热词澎湃出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晚会上,澳角村第一代渔民诗人许海钦登台朗诵《渔获满舱》,以质朴语言讲述耕海牧渔、奋斗圆梦的动人故事,展现东山人民的坚韧与豪情。而展示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舞蹈《指掌春秋》与融合歌仔戏元素的创新歌曲《最美歌仔戏》,则共同呈现了闽南非遗在当代的活态传承与艺术升华。
这一夜,两岸同胞千人鳞集,在海浪、奇石、月光的陪伴下,在辽阔海天之间,沉浸式感受“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乐,收获“月是故乡明”的文化归属感。
“海浪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
在福建东山——这片祖国大陆距离澎湖最近的故土,台湾校园民谣奠基人之一的叶佳修经典之作《外婆的澎湖湾》悠然响起。叶佳修的歌声不仅唤醒了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更在中华传统佳节中,成为一道跨越海峡的温情问候,传递着血浓于水的亲情牵挂。
共同的文化记忆,需要被聆听,更需要被讲述。“乡情宰样好”,一句源自林语堂笔下的闽南诗句,意为“乡情何以如此之好”,道出这位文化巨匠对故土漳州的缱绻深情。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讲述者意公子以此为情感线索,通过情景讲述与歌舞诗画的交融演绎,勾勒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让“两岸一家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现实温度。
张尕怂、林伟龙、孙爱爱共同演唱串烧歌曲《中秋快乐》,幽默轻快的旋律抚慰天涯游子心;著名台湾歌手叶启田回到闽南故土,倾情献唱家喻户晓的闽南语经典歌曲《故乡》《爱拼才会赢》,传递出闽南人“敢拼会赢”的精神气质;而著名香港歌手张明敏演绎的《我的中国心》,则将整场晚会的情感推向高潮,彰显家国情怀的深厚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