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9月27日讯(通讯员 王龙 记者 陈汉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即将到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9月26日下午,中共莆田市委党校(莆田市行政学院)举行“弘扬抗战精神 砥砺初心使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英模事迹报告会,主体班学员、党校教职工与英模代表齐聚一堂,在影像、讲述与共鸣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影像叩心灵,197653个名字里的精神传承
“革命是为天下孩子造宁静世界!”活动伊始,暖场视频《重温烽火岁月》中,秋瑾的呐喊穿越百年,黑白画面里的烽火征程刚落幕,《197653》的旋律便缓缓响起。当“240万志愿军赴朝作战”的群像与“歼-11B护航忠烈回国”的彩色镜头交替闪现,会场里的钢笔摩擦声悄然停歇——屏幕上“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字迹旁,英烈名录的印记格外醒目。

“从轩亭口到上甘岭,英雄从未走远。”主持人朱露露的声音打破寂静,不少学员悄悄擦拭眼角,“197653这个数字,不只是一串编号,更是一代代人用生命守护家国的见证。”
英模述荣光,从战地烽火到阅兵场
“当年从越南战场回国时,这枚军功章母亲连看都没看它一眼,只围着我反复问‘伤着没有’。”阮文冰老人指尖抚过褪色勋章,金属凉意仿佛穿透时光。作为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带着47年党龄的赤诚,讲起战地岁月里的“四滴眼泪”——泪别家乡时弟弟追着军车奔跑的身影、写下遗书时浸湿信纸的热泪、凯旋见国旗时的相拥而泣、母亲只问“伤没伤”的牵挂,每一个细节都让在场者红了眼眶。

“正步每步75厘米,踢腿高度30厘米,磨破7双胶鞋才练出‘六线标齐’。”作为9.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代表,蔡伟分享了从莆田学子到阅兵方阵的蜕变:成都选拔时的严格筛选、河北集训时的八级大风、北京39℃高温下的坚持,“站在天安门广场,听见‘同志们好’的那一刻,才懂‘能战方能止战’不是口号,是一代代人的坚守。”
互动环节里,学员们争相提问:“阮老,如今看到繁荣昌盛的中国,心里最大的感慨是什么?”“蔡伟,亲眼看到习主席检阅的那一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英模的坦诚回答,让抗战精神从历史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初心故事。
初心践担当,把抗战精神种进岗位实践
“英雄的故事,要变成干事的力量。”献花仪式上,市委党校青年教师代表手捧鲜花走向英模,花瓣轻颤间,是青春与信仰的接力。随后的学习分享环节,不同岗位的代表们结合实践谈感悟,让抗战精神有了新时代的“落脚点”。
“抗战时期‘持久战’的智慧,正是我们破解市场监管难题的钥匙。”第62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姚丽玉结合莆田市场监管工作,提出用“日常巡查+专项整治+智慧监管”机制,守护群众消费安全,“从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到知识产权保护,每一项工作都是‘新时代的保家卫国’。”

“从‘橄榄绿’到‘政协蓝’,我始终记得‘责任’二字。”第97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吴慧丹作为军转干部,谈及全程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的感动,“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份底气变成岗位上的实干。”
“党校要成为传承抗战精神的‘主阵地’。”市委党校代表朱震阳在分享中语气坚定地说道,“抗战精神是一代代人用行动续写的‘精神家谱’,这也为我们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推进党校教学工作,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最宝贵的指引。”
精神续薪火,让初心在莆阳大地扎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活动尾声,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战精神的阐释再次回响在会场。

“17名莆田籍战士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他们的名字我们不能忘。”主持人的总结让全场陷入沉思,更点燃了奋斗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活动的感动,变成理论学习的“信仰之基”、岗位履职的“担当之责”、服务群众的“为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