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一线观察:以“四个交流”促进闽藏协同发展
2025-09-24 19:29 新福建 原创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贫穷落后面貌得到深刻改变。福建作为对口支援西藏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指引,将援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科学谋划、共同推进,促进闽藏两地交流更广、合作更深、情感更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立足西藏所需、发现西藏所长、结合福建所能,坚持以“四个交流”为着力点,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新格局,促进闽藏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

以民族团结交流为主线。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以交流沟通促进情感融通,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聚焦青少年、基层干部群众等群体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注重考察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内容,促进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增进信任,在交融中共谋发展。要进一步扩大参与群体的覆盖面,深化青少年夏令营、“组团式”考察、家庭互访、结对共建、书信往来等交流内涵,加强以双向旅游带动交流,以“云上”交往拓展交流。二是鼓励和引导西藏少数民族群众到福建就学就业,推进由“过渡型”向“永居型”转变,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西藏内地班办学制度,确保闽藏学生融得深、共成长。加强区外就业培训、引导和服务,健全吸纳就业的政策和制度,探索建立结对子、导师制等服务机制,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西藏群众住得好、留得下。

以文化互鉴交流为底色。文化是民族的根脉,文化交流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作为基础性工程,推动以文化促进交融、浸润人心。一是深化闽藏两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交相辉映。将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八闽文化与藏民族文化、茶马文化等雪域文化结合起来,推进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融合,衍生形成新的特色文化。推动以书画、舞台表演、广播电视等为载体,创作展现两地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内容的文艺作品。二是加强文化资源交流及产业发展。支持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等机构交流合作,互相举办特色文化展览、展演活动。探索共建闽藏数字文化资源库,打造具有闽藏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文艺作品。

以经贸合作交流为基础。福建、西藏都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突出就业导向开展经贸合作,推动产业互补、市场互通、发展互促,不断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围绕打造绿色矿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等千亿级重点产业,发挥福建在人才、资金、技术领域优势,建立产业合作发展机制,加强产业联动发展。鼓励和引导福建企业在西藏投资兴业,参与青稞、牦牛、天然饮用水、高原茶果等资源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二是深化拓展市场空间和品牌培育,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动西藏产品走进福建大型商超、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支持在福建设立西藏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体验馆,利用福建港口优势和外贸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以“优服务、活市场、强法治、重保障”为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在市场监管、标准互认、招投标监管等方面合作。

以人才服务交流为支撑。人才是保障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深化人才服务和培养,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着力解决制约西藏发展的人才问题。一是加大民生领域专技人才柔性合作力度,围绕西藏教育、医疗、科技、农牧等急需紧缺领域,精准选派专技人才开展短期服务和“小组团”支援,深化闽昌科技特派员合作。鼓励福建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与西藏建立结对关系,开展科技合作、人才培养、远程诊疗等合作。巩固拓展“组团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效能,帮助受援地区提升技术水平、人才保障和管理能力。二是强化干部人才培养,发挥援藏干部人才和柔性支援人才“传帮带”作用,加快提升西藏干部人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完善跟岗挂职、短期培训、委托培养等机制,着力为西藏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