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大侨务”观念、打好新时代新“侨牌”座谈会在福州召开。福建拥有侨界资源富集、人才荟萃、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我们要通过打好新“侨牌”,助推教育强省建设。
多元引侨资,注入发展新动能。教育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热心支持。从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奠定厦大百年基业,到新时代侨企深度参与办学、开展校企合作,侨资不仅填补了我省教育投入短板,更通过技术、管理、设施等多元要素注入,不断推动办学机制创新。据统计,近30年来晋江市华侨捐资近19亿元,六成以上用于教育。福建高校获得的海外捐款中,闽籍华侨贡献占比近5成。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设立的董事会、教育基金会,华侨企业家是重要参与力量。今后,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吸引侨资,推动教育支持从单一捐赠向多元赋能升级。构建精准对接机制,探索“侨资+政府配套+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侨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提升国际影响,引导侨资支持福建海外华文学校建设,开发“AI中文学习平台”等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的信息化智能系统。
高效汇侨智,构筑人才新高地。随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我省通过举办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等活动,吸引大量侨资与高层次人才回归,为福建发展注入新活力。当前福建高校已与众多闽籍侨团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国家及省级项目为核心动力,以海外招聘会及论坛为关键助力,以海外第三方招聘机构为扩展潜力”的多渠道引才模式。今后,要深化探索创新机制、建设平台、优化服务的高效模式,构筑海外人才新高地。创新“侨智回流”机制,统筹侨商协会、高校校友会等资源,建立“侨界人才数据库”;打造“引才侨堡”生态,优化“以侨引侨、以侨引外”链条,构建“人才—项目—资本”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链”的集聚效应;培育“创新侨智”品牌,依托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华侨科技企业资源,共建“侨智实验室”,推动前沿技术攻关与产业转化联动。
广泛聚侨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广大海外侨胞是推动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借助侨胞在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资源优势,福建已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联盟,目前已在海外设立30个“海丝学院”,打造“中文+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依托华侨社团等渠道引进欧美知名高校资源,我省已有18所省内高校与(境)国外30所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36个。今后,要聚焦优势聚合和资源重构,打造“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优质教育品牌。聚焦“以侨为桥、校企同行”发展路径,搭建“海丝学院”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侨企和福建职业院校参与积极性和资源整合效能;聚焦闽籍侨团深度参与办学全过程,积极引导侨团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外方高水平院校引进与沟通协调,探索侨资参与办学机制,争取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来华办学,进一步提高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聚焦多方联合共建“中文+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与标准,鼓励侨企与福建职业院校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及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福建职教“出海”品牌影响力。
新时代侨乡特色教育强省建设,需将“大侨务”观念贯穿教育国际化、人才战略、产教融合等全过程,不断“凝侨心、引侨资、汇侨智、聚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教育新篇章。
(作者单位:福建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