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仙游钟山“农墨重彩”绘就蝶变新卷
2025-09-18 16:40 海峡导报

白露后的仙游北部山野,稻浪翻金,水清如练。在钟山镇辉林合作社的田间地头,负责人张永辉弯腰掬起一捧水。清冽的水流从指缝滑落,几尾青鳉鱼在沟渠石缝间倏忽隐现。“过去排出去的水发浑,如今能养鱼虾!”

“没化肥、没农药、没除草剂,稻子反倒更争气!”张永辉捻开稻壳,米粒晶莹如珠。平均587.9公斤的亩产背后,是酸化薄田的涅槃重生——科技让土地找回自愈的力量。这是仙游东北部“高山平原”钟山镇的一个缩影——这片128.7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悄然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翻身蝶变”。16个行政村,3万余乡亲,以农为基,执文旅之笔,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泼洒出浓墨重彩的“钟山经验”,带动山区群众增产增收。

庭院生金,方寸之地焕新彩

走进钟山的村落,农家小院不再是单纯的栖居之所,而是生发希望的“聚宝盆”。得益于省级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专项资金的精准滴灌,300万元“活水”激发了农家庭院的无限潜能。房前屋后,闲置的空地被精心打理,花卉竞相吐艳,草编工艺坊内巧手翻飞,一个个“微工厂”“微花园”破土而出。这不仅仅是空间的焕新,更是在家门口编织了一张细密的增收网络。村民笑言:“扫净了庭院,美了村子,更鼓了腰包。”小庭院撬动了大经济,“示范一批、影响一片、辐射一域”的集群效应已然显现。

洁净之美,贵在持久。钟山人深谙此道,将人居环境整治的“硬要求”巧妙融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村民从“看客”变“主角”,自觉扫好“门前雪”,维护“大家园”。这份源于内心的认同与行动,成为乡村从“一时净美”迈向“时时清新”的坚实基石。而“五个一点”投资模式的创新运用,如同穿针引线,将“村级小规模工程委托代建”“包工不包料”、村民筹工投劳、志愿服务等“金线”巧妙缝合,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提升了治理效能。如今,36户美丽庭院各具风韵,28处微景观精巧别致,5个乡村小公园绿意盎然,串点成线,勾勒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风景。

融合赋能,产业链条舞翩跹

钟山的田野,本身就是一幅流动的画卷。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这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精耕细作。零散田块被整合,统一流转的土地上,金黄的稻浪与绚烂的油菜花海依时节更迭,构成壮美的大地艺术。更有巧思者,以稻为“颜料”,绘制出不同主题的创意水稻画,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打卡。生态理念深植沃土,酵素水稻试验、水稻减药减肥探索,让这片田园不仅养眼,更显生态环保的持久魅力。

沉睡的老屋,也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苏醒。政策暖风唤回了游子,闲置的祖宅被精心改造,蜕变为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一个个高标准民宿群落如花绽放,成为集住宿、体验、文化于一体的旅居新地标。它们不仅留住了“旧村民”的乡愁根脉,更吸引了向往山居生活的“新村民”带来活力新风。

以“稻”为媒,钟山人的智慧在产业链上闪光。成立“钟米”片区党委,将四个村庄紧密联结,打破村界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管理、同规划、同品牌、同包装、同销售”的“五同”机制高效运转,“钟米”“仙禾”两大加工基地应运而生。订单化生产、规范化加工、统一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已然成型,带动联建村10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保底分红等多重渠道稳定增收,每年为4个村集体创收24万元,真正实现了“一粒米”富一方人。

目光投向更远处,钟山镇携手九鲤湖景区管委会,创新探索“景村联建”新路。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与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以“1(景区)+2(机制)+3(路径)”模式,打造“九鲤片区”发展共同体。线上,“云上九鲤 醉美钟山”一站式平台整合资源,一日游、多日游产品供给丰富;线下,沿线村庄组团发展,盘活资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升级。景区与乡村,在深度融合中共振共鸣,共绘一幅景美村富的和谐画卷。

智治协同,乡土沃野沐春风

振兴之基,首在人才。钟山镇敞开怀抱,广纳四方智慧。朱力教授、台湾乡建乡创文创团队、浙江村尚文旅等智库力量被引入田间地头,系统梳理钟山禀赋;“福农助村”寒假“三下乡”实践基地吸引高校学子,福建农林大学、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智力支持源源不断;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深度合作,全镇及8个重点村的产业发展规划蓝图精心绘就。智力的活水,正汩汩注入希望的田野。

山区的治理,贵在务实创新。钟山镇立足实际,锻造出“135”基层治理这把“金钥匙”:一个基层治理指挥调度中心高效运转,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村级事务响应迅捷;单元长、户长、志愿者三支队伍被充分激活,14条激励措施点燃了群防群治的热情;遍布乡村的夜话区、网格议事厅、单元议事角,成为村民说事议事、化解矛盾的温馨港湾,“议事有阵地、治理有机制、激励有办法、矛调有实招、振兴有成效”的“五有”目标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兴村、省级示范村朗桥、钟山、临水,以及钟山镇荣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的殊荣,正是对这套机制有效性的生动注脚。

钟山之变,非一日之功。它是农文旅深度交融奏响的华彩乐章,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鲜活样本。从庭院经济的“星火燎原”,到产业链条的“筋骨强健”,再到智治融合的“血脉畅通”,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治理优”的壮丽新画卷,正在仙游东北部的云海高山间徐徐铺展。钟山经验,以其“以农固本、以旅彰文、融合创新”的生动实践,为八闽大地的乡村振兴之路,点亮了一盏可借鉴、可推广的明灯。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