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药桶”到“绣花针”
脱下二十载戎装,我转身成为一名厦门城管。报到前,亲友的质疑像冷水浇头:“城管?不就是拆房子、掀桌子?”“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妥妥一垃圾桶、火药桶!”“腿脚得练好,万一被针对,还能跑快点!”那一刻,心凉半截,迷惘丛生——半生归来,就干这个?
领导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们要练的,是‘绣花功夫’!”——从简单到复杂,不仅要管,更要管好。告别“管理”,拥抱“服务”;摒弃“粗放”,追求“品质”;超越“政府主导”,落实“人民主体”。办好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让厦门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国际范儿更足!这功夫,绝非纸上谈兵,需在实干中千锤百炼。
下硬功,破“九龙治水”!制度创新啃下硬骨头
曾几何时,“八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小草帽”的尴尬、“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无奈、“叫腰腿不来,叫腿腰不来”的推诿,是常态。破局!厦门大城管机制,率先建立高位统筹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十余项联合整治(餐饮油烟、建筑废土、噪声扰民等)雷霆出击,直击民生痛点。全省首创《城市综合管理事项清单》,842条职责条分缕析。面对共享单车、流动摊贩、户外广告等“老大难”,精准开方,规范引领、分类施策。从中山路骑楼立面的“一店一策”整治,到环岛路沿线景观的“一米一米”提升,从背街小巷的“一巷一景”改造,到“两违”建筑的“一栋一档”治理,经验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聚焦,住建部全国推广,成效斐然!
练内功,“慧”眼如炬!数智赋能城市更聪明
告别“人海战术”,今日城管插上智慧翅膀。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一网统管,整合18个系统、10大模块,年处理事(部)件近140万件,办结率99%!20万路“天眼”织就智能网,对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14类违法远程锁定、视频溯源。“两违”治理更精准,卫拍+航拍组合拳,监测频率翻3倍,精度提升至0.5米,实现图斑线上交办、限时销号!老同志指着屏幕说:“以前靠两条腿走断,现在鼠标一点全搞定”。2024年厦门市城管运行管理平台以全国第一高分通过住建部验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城市运行从此更高效、更有序!
用细功,见微知著!精管细治点亮人间烟火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721工作法”(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在细微处见真章。呛人油烟、扰民噪音、占道拥堵...这些看似“小问题”,却是群众心头的“大石头”。创新“门前三包”:全国首个监管系统上线,11.14万家店铺“一店一档”,管理精准到户,信息“一图通览”。有个开川菜店的老板说:“以前觉得你们管得宽,现在才知道,干净的门面能多招三成客人!”巧设“便民摊规点”:全市133处点位,提供近6000个摊位,创造约7000个岗位!其中150余个公益摊位,优先保障特殊群体。允许“适当跨店“经营:在410条规范路段,“出店有度”惠及2万余商户,实现“放”与“管”、“情”与“法”、“活力”与“秩序”的最佳平衡点,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范”和谐共生!
下苦功,守护文脉!久久为功更有温度
“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总书记的嘱托铭记于心。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市容,更是城市的灵魂与乡愁!想起我们支部党建的“红色利剑”品牌!首批锁定25处红色场馆、68处革命遗址。我们踏遍每一寸土地,建立详实台账。专项行动期间巡查整治1010次,拆除违建35处、违规广告167处,保障30余万人次安全有序参观。实现红色圣地周边违建“零增长”、历史违建“负增长”,让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红色利剑”为民管城党建品牌也荣膺“福建省新时代党建品牌”。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作为全省首家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的城管队伍,前辈们在厦门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蝉联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辉煌历程中,刻下了坚实的印记。这背后,是“服务不下班、文明不打烊”的坚持,是苦功的磨砺、内功的修炼,成就了城市“内外兼修“的高颜值高质量发展。
这根“绣花针”,我会一直握在手里。针尖对着问题,针脚连着民心,一针一线,绣出厦门更加璀璨美好的明天!(作者:王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