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走无悔之路,做有情之人
2025-09-17 16:15 厦门离退休干部

《对话时空》栏目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厦门市委老干部局精心策划,组织采访在厦抗战时期入伍离休干部,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追寻峥嵘岁月中的人格光芒,激励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者们无惧风浪、扬帆远航。



革命征程同牵手 相濡以沫伉俪情

抗战离休干部陈荣珠、林荫的真情故事


图片

图片


“快进来,快进来!”得知我们要来采访,家住厦门市同安路的抗战离休干部陈荣珠、林荫老夫妇俩,早早就守候在门口,见到我们那一刻,更是满怀开心与喜悦。在两位老人与他们家人的招呼引导下,我们来到客厅沙发上坐定,聆听两位老人讲述从小投身革命,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救护伤员,在战火中相识相爱的真情故事,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份真挚的革命情感。


“体力好的应该都到前线了,留下来的都是小不点”

陈荣珠生于1926年,是浙江丽水龙泉县石坑村人,兄弟五个,他排行老二。按照他老伴林荫的话说,陈荣珠的家乡藏在深山老林里,从来没有念过书。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当年5月中旬,成立了中共浙西南特委,同时成立了中共龙(泉)、浦(城)县委,并在龙泉西坑、井惠建立了游击队,自此龙泉就有了党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与抗日救亡活动。

在游击队一次筹粮过程中,陈荣珠被战士们抗日救国的精神所感染,毅然离家追随部队,成为这支抗日游击队的一名小战士。1937年国共合作,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陈荣珠穿上了军装,进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那一年,他年仅11岁,因为年龄太小,不适合进入战斗部队,就被安排到新四军军部,给卫生部长当勤务员,干些杂务。

“那时候体力好的应该都到前线了,留下来的都是小不点。”陈荣珠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一直到1943年,陈荣珠被送到卫校学习,后被安排到华东军区第一重伤医院做医务员,负责给重伤员处理、包扎伤口。

“初次见她,我就被她的善良和勇敢打动了。”回忆初次识林荫的情景,陈荣珠的嘴角情不自禁地扬起了笑容。林荫是医院的一名卫生员,个头不高,长相清秀。他们是在一次救护重伤员时相识的,她的勇敢和对伤员护理的细心,深深打动了陈荣珠,从此结下革命情谊。


“赶紧处理包扎好伤员的伤口,就能少牺牲一个战士,也为她的安危担心”

其实林荫参军入伍的经历,与陈荣珠有着同样的“传奇”。林荫比陈荣珠小3岁,老家在江苏扬州,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盐商。上小学时,林荫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又目睹日寇和清乡团扫荡家乡,很早就有了投身革命、保家卫国打鬼子的想法。1945年3月,16岁的林荫私自离家投奔新四军。

“打仗的时候,卫生员到一线救护,而送到后方的伤员都属于重伤员。林荫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将重伤员送到后方医院。”作为后方的医护人员,陈荣珠一刻不停地为伤员处理伤口。虽然没有到过前线救护,但当时所谓的后方“医院”十分简陋,就是在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临时就地救治,群众拆下家里的门板做担架。

“处理伤员的时候飞机都还在头上盘旋,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精神集中,根本来不及紧张和害怕,心里只想着赶紧帮伤员处理包扎好伤口,就能少牺牲一个战士。有时,也为她的安危担心。”陈荣珠回忆在战场救治伤员的情景,目光坚毅,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坐在身旁的老伴。

“他性格特别好,为人老实本分,有担当、有责任心,很小就出来参加新四军,他的为人让我很放心。”回忆起与陈荣珠在战场上相恋的故事,林荫脸上同样挂着满足的笑容。


“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枪炮声震耳欲聋,但没有一个战友退缩!”时光过去数十载,陈荣珠依然难忘战场上救护伤员的场景。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陈荣珠和林荫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后随十兵团南下福州。

随着全国解放,战友们分赴漳州、龙岩等地,林荫被留在福州一家医院工作,陈荣珠则被组织安排上学深造。

1952年,这对历经战火洗礼、相爱多年的革命情侣,经组织批准,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随着孩子相继出生,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后来,陈荣珠被分配到厦门卫生部门工作,林荫也随丈夫调到厦门,先后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等单位担任医生。两人兢兢业业,相互扶持,直至上世纪80年代办理离休。那之后,这一对相依相伴七十余载的老战友、老夫妻,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光,他们用爱与真情温暖着对方,也温暖着家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前夕,厦门市领导特意前来陈荣珠、林荫家慰问,并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挂到了他们的胸前,年近百岁的他们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战争年代,山河破碎,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陈荣珠、林荫时常与家人聊起两人在战场上救护伤员的故事,也教育晚辈们要不忘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