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秋意浓!作为“悦读”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之一,白露当天,海峡导报携手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走进夏商民兴超市,打造了一场“有文化、有劳动、有生活”的沉浸式节气“悦读”实践活动。
活动以“文化传承、劳动实践、生活启蒙”为核心,依托教联体资源共享、家校协同的优势,让亲子家庭共同经历了一次有温度的节气体验——从同步学习白露“三候”与节气由来,到寻找当季食材与白露茶制作技巧,再到共享家庭节气美食实践成果。孩子们不仅把白露从“一个节气名字”变成“一段鲜活的成长记忆”,更在文化共鸣中增强了传统认同,在劳动协作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在生活共享中学会了热爱生活。
孩子们用文字记录了活动感受,本期入选的优秀习作,节气故事各有温度,这些鲜活的表达角度,实则藏着写好主题作文的秘诀:一是绘“白露的模样”,用“竹叶银珠”“石榴裂果”“流萤微光”等具体物象,让节气有了可触的画面;二是记“白露的日常”,借超市寻果蔬、亲手做茶饮的经历,显现实景里的节气烟火;三是挖“白露的底蕴”,用“白露食藕润身”的时令讲究,串联起节气与饮食、自然规律相关的文化脉络;四是谈“白露的感悟”,从食材搭配、检测流程中提炼成长思考,让个人体验与节气深度相融。
白露颂
——白露节气活动有感
海峡少年 涂云超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五年级
晨起推窗时,总被檐角的露珠惊动。那些凝结在竹叶尖上的银珠,像谁在暗夜里偷藏了月光,又在黎明时分悄悄还给我。白露时节的露水总比夏夜更清冽,仿佛天地在暑气渐退时,特用露珠为万物点上晶莹的白砂。
老宅院里的石榴树最懂节气。白露前夜还在枝头红着脸笑,次日便裂开玛瑙似的果壳,露出酸甜的籽实。祖母总说这是“白露结籽”,要摘下最饱满的果子供在佛龛前。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震落的露珠惊醒了竹帘后沉睡的桂花香。我常在这样的清晨看见父亲擦拭祖传的青铜酒壶,壶身的饕餮纹在晨光里泛着幽蓝,仿佛要与白露一同酿出千年的光阴。《月夜忆舍弟》里“露从今夜白”的句子,总让我想起儿时在晒谷场看萤火虫。白露时节的流萤比夏夜的更懂得收敛光华,像被露水浸润的星子,在稻草垛间游走。母亲用新采的白菊花煮茶,带着清新的露珠,茶烟袅袅升起时,总能看见父亲的那把紫砂壶,壶嘴的包浆里沉淀着二十年的茶香。
节气书页翻到白露,砚台里的墨便浓了几分。老学究教我临摹《兰亭序》时说,王羲之笔下的“白露”二字,墨色里藏着秋蝉最后的鸣唱。此刻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飘落,每片叶子坠地时都带着露水的叹息。我忽然明白,白露不是季节的分水岭,而是天地写给万物的信笺,用露珠作逗,以晨霜为句,为人间缓缓铺陈着光阴的韵脚。
白露里的烟火诗意
海峡少年 杜菁雅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六年级
上周,我们踏着诗意在夏商民兴超市官任店开展了一次白露主题活动,超市的烟火气里,到处都浸着节气的温柔。
最惊喜的是“寻找果蔬”!我和同学们一起化身“节气小侦探”,在超市寻找时令美食。白露可真是个丰收的季节,胖乎乎的龙眼缀着水珠,琥珀色的蜂蜜泛着柔光,水嫩的秋葵绿得鲜亮,刚从地里挖的芋子还带着泥土的扎实感。“还有南瓜!这也是白露的!”同学突然指着一筐黄澄澄的南瓜喊——瓜皮上覆着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把碎月光。我们凑在一起,把找到的果蔬放进小桶,很快堆成了“小山”,捧着这“秋天的宝藏”,成就感满得要溢出来。
最有意义的是“食材检测”!跟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小心修剪菜叶、加水浸泡,再精准滴入试剂、轻轻按压检测卡。等待结果的几秒像被拉长了似的,我盯着卡片屏住呼吸,直到看见那抹合格的浅蓝色慢慢显出来,悬着的心才落下,长长松了口气。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平时吃的每一颗菜、每一根瓜,上架前都要经过这样的严格检查,原来从田间到餐桌,这小小的检测卡背后,藏着这么多人守护“菜篮子”的用心。
活动过后,我终于明白,原来白露从不是日历上的一个名字,而是藏在烟火里的诗意:它是《蒹葭》歌声绕着果蔬香的温柔,更是检测卡上那抹浅蓝色背后,守护“菜篮子”的踏实心意。那个周末,我把白露的烟火与诗意,都轻轻装进了心里,成了最难忘的季节印记。
劳动中的成长
海峡少年 黄正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五年级
上周,我在夏商民兴超市官任店的“白露茶饮”制作实践里,尝到了劳动的滋味,更摸到了成长的纹路。
刚走到食材桌前,我就傻了眼:晒干的雪梨片透着温润的白,艳红的山楂裹着薄薄一层糖霜,陈皮泛着深褐的光,百合瓣轻得像片云,一盒盒摆得整整齐齐。可我对着这满桌食材,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喜欢山楂,就先放山楂呗!”我凭着直觉伸手,抓了一大把山楂就往纱布袋里塞,袋子瞬间被撑得鼓鼓的。
“小朋友,慢点儿呀!”身后传来李老师的笑声,她递来一双小巧的木夹子,“山楂虽然开胃,但放多了,茶汤会酸得发涩,茶饮讲究‘配’,每种食材少取点,搭着才够清甜。”我听着这话,脸一下子热了,赶紧把多放的山楂挑出来,学着李老师的样子,用夹子轻轻夹起两片雪梨、三颗山楂,再捏一撮细碎的陈皮,一点点放进袋子里,看着手里鼓囊囊的茶包,我心里可有成就感了!
回家的路上,我把茶包紧紧攥在手心,指尖还留着雪梨的淡香、陈皮的微苦。风一吹,忽然就懂了:原来节气从不是诗里遥远的“白露为霜”,它藏在亲手挑选的食材里,藏在耐着性子系紧的棉线里,更藏在劳动时那份实实在在的专注里。这场实践教我的,不只是白露要做养生茶的习俗,更是一个简单却珍贵的道理:沉下心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尝到它独有的甜——而这份甜,就是成长最踏实、最动人的味道。
《白露茶》
海峡少年 洪景艺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六年级
寻找“白露珠”
海峡少年 陈子芃 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 五年级
“我找到啦!”
“这儿也有!”
“我也找着了!”
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撞碎了超市的烟火气,我攥着活动任务卡,和同学们一头扎进蔬菜水果区——这场寻找“白露珠”的旅程,才拉开序幕就藏满了惊喜。
老师早给我们透了底:要找的“白露珠”不是天上掉的露水,而是藏在果蔬里的“节气密码”,得靠我们睁大眼睛去破译。听罢,我和小伙伴们立刻切换成“侦探模式”,眯起眼睛在货架间穿梭:圆滚滚的龙眼挂着晶莹的水珠,黄澄澄的南瓜蒙着层薄霜,可都不是目标。正当我盯着翠绿的秋葵打量时,一点细碎的白影从藕节缝里闪了出来。我蹲下身凑近看,呀!饱满的莲藕横卧在筐里,断口处凝结的白霜像撒了层细盐,可不就是躲起来的“白露珠”嘛!它仿佛正透过藕孔眨着眼睛,悄悄说着:“恭喜你找到我啦!”
“这可是白露的‘时令宝贝’呢!”老师笑着走过来,指尖轻碰莲藕,“白露里的藕最扎实,水分足,口感脆,秋天吃它能润喉、养肺,就像给身体添了层温柔的保护。咱们跟着节气吃,才能像小莲藕一样长得壮实呀!”
听完老师的话,我低头看了看“白露珠”。原来,白露从不只是冰冷的文字,果蔬里的白霜、时节里的讲究,都是大自然的悄悄话——提醒我们循着时序沉淀,伴着时光收获,这便是最踏实的成长。
本期特邀点评指导老师:王翠霞(厦门双十中学湖里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本期习作指导老师:吴美慧、蔡娉娉、黄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