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琯头定安小学教师胡建志:“摆渡”三十三载,助海岛娃圆梦
2025-09-13 20:50 海峡教育报

在连江县琯头镇的海天之间,渡船是连接岛屿与大陆的生命线。而有一位老师,他用人生三十三载的春秋,成为了一艘特殊的“渡船”。他不渡货物,不渡旅人,只执着地将一茬又一茬的海岛娃,从人生的此岸,送往梦想的彼岸。他,就是琯头定安小学的胡建志老师。

65e1c9e0113d79ddf1a10c186f5f8d3f.jpg

93129771e898b1cd31af2dc705944c9d.jpg

启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1989年,穿过码头,踩着泥泞的小路,望着破旧的红砖祠堂,胡建志拿着简单的行李停在自己即将洒下青春的地方,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时隔三十多年,胡建志依然清晰记得那个瞬间。

“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吗?”他的心中不免产生疑问。不过,这样的疑问不久后就被打散。

长久相处之后,他发现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庞下藏着一颗颗好奇而求知的心,把他牢牢地“抓住”了。

“那时,我周末都留在学校,带着学生去沙滩找贝壳、海鲜,沙滩上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晚上,我经常去家访,家长们用最淳朴的方式和我交流。渐渐地,我和家长们成为了好朋友,和学生们更是打成一片。”

胡建志也是一个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他明白自己能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带来走出海岛的梦想。

“家长们的信赖,孩子们的纯真眼神,深深触动着我,我不想离开了。”自此,他将青春的锚抛在这片蔚蓝的海域。

坚守:此心安处,便是吾业

1992年,22岁的胡建志被任命为川石小学校长。这个看起来还像个大孩子的校长,却做了一件让全村人都惊讶的大事——建新校舍。

“那时的教室,夏季下雨会漏水,冬天会透风,我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心里特别难受。”于是,胡建志开始四处“化缘”。他找村委会、跑教育局、访驻军部队,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捐款。

1993年,当孩子们第一次坐在明亮的新教室里读书时,琅琅书声回荡在海岛上空,胡建志站在教室外,湿了眼眶。

2006年,一个特别的机会摆在面前——琯头中心小学领导考虑到他多年在海岛的辛勤付出且家住福州,决定将他调往镇区学校。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安排。然而,胡建志又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婉言谢绝。

“海岛的孩子更需要我。”一个坚定的答案从他嘴里说出。

他的教学事业扎根在海岛,从风华正茂到鬓角染霜,他像一座灯塔,坚定地站在海岛教育的第一线,用三十三年的光阴,书写了“坚守”最动人的诗篇。

深爱:亦师亦友,更是慈父

在胡建志的教育哲学里,老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讲师”,更是用爱育人的“人师”。

胡老师有个习惯——时不时要翻翻他的公文包,不是检查里面的备课资料,而是看看作业本、铅笔和橡皮有没有多拿上一些。

“海岛上的孩子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每当发现有学生缺少学习用品时,他就会像变魔术一样适时地掏出文具,用最自然的方式呵护着孩子们敏感的自尊。

“胡老师就是我的爸爸,我有胃病,经常会在课堂上发作。每当我从医院看病回来,胡老师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了解情况。”这不是一名学生的感激,而是一群孩子的心声。

对学生,胡老师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细心。面对父母早逝、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学生,他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角色;面对转学生因学籍问题无法正常入学时,他不厌其烦地多方联系,辗转多日终于办妥所有手续;面对孩子无法融入新环境的困境,他每天陪着打饭、排队、坐校车,陪他们共进午餐,利用午休时间耐心辅导功课……

“看到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心里就特别难受,总想尽自己所能帮一把。”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颗滚烫的师者之心。

如今,已到退休年龄的胡建志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36年光阴,他已两鬓斑白,望着操场上奔跑的孩子们,胡建志说:“我愿意永远做海岛上的摆渡人,看着孩子们从这里启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