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罕见!三明发现钢笔写的红军标语,在一个祖传橱子里
2025-09-13 10:18 三明日报









在清流县长校镇政府红色文化展厅的一隅,有个老旧的衣柜,仿若一位老者,向前来参观的人深情地讲述苏区烽火岁月里的红色故事。衣柜里的四条红军抗日标语尤为珍贵。

发现标语的衣橱


红军留下的标语

年近九旬的首轮《清流县志》主编李升宝,每每忆起童年,总会提到自家那衣柜。“小时候,夜晚睡觉前,我总对着衣柜上那几行不知何人所写的字句琢磨,它们到底藏着什么深意?”时光悠悠流转,多年后他才知晓,那竟是红军留下的珍贵标语。


(右)白军弟兄们!赶快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北上抗日。(左)白军弟兄们,不修马路,不做堡垒,马上向回北方打日本。


这个杉木制作的衣柜,高176厘米、宽125厘米、深43厘米,外表朱红涂漆多已斑驳脱落,岁月模糊了它确切的年纪。柜门内侧,工整地写着两幅四条红军标语,每幅31.5×80.5厘米。历经九十余载,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依旧清晰:“白军弟兄们!赶快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北上抗日。”“白军弟兄们,不修马路,不做堡垒,马上向回北方打日本。”“红军是工农的武装!”“白军弟兄们!打日本为国为民,死也光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落款为“红军(刊)宣”四个小字。


钢笔标语极为罕见

李升宝的老屋,坐落在长校集镇北门临街之处,是座二层的砖木结构房屋。往昔,这里是热闹的土产杂货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也正因此,不少红军曾在此借住。苏区时期,红军每至一处,政治宣传便是重中之重。宣传队以笔墨为武器,书写大量标语,传播革命思想。1934年7月至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关键阶段,长校成为红军频繁往来之地。


清流县委史志室工作人员综合分析,这衣柜里的标语,是这一时期路过此地暂停李升宝家里的红军所写。在那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钢笔实属稀罕之物,能用钢笔书写的,或许是红军部队里的高级文员或首长,这更为标语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右)红军是工农的武装!(左)白军弟兄们!打日本为国为民,死也光荣,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在土地革命时期,墙头标语因便捷、传播广,成为苏区常用的宣传形式。然而,李升宝家衣柜里的红军标语,却格外独特和珍贵,是清流县目前发现的唯一以此为载体的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 长校记忆

长校,地处清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邻本县灵地,西与龙岩长汀接壤,南接连城四堡,北毗本县里田和宁化安乐。长校是清流县域内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区域之一。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期间,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三省“会剿”。会议之后,红四军决定“离开闽西、巩固闽西”。朱德率领红四军一、三、四纵队回师赣南,转战江西。部队途经长校时,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此后,红十二军、红三十四师、独立七师、红九军团、红一军团等红军部队多次进出长校。他们在此开展军事活动,建立苏区政权,领导土地革命斗争。


1931年春,汀东县四堡区苏维埃政府派人到长校开展工作。在红军的帮助下,长校的黄石坑、下谢、江坊、茜坑、长校等村庄,陆续建立起乡苏维埃政权。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展开,农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真切感受到革命带来的希望。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倡导的植树运动、创办消费合作社等举措,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结果。


1933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福建地方武装归属东方军节制,红三十四师奉命在安乐到里田、长校一带征集器材,破坏敌人的交通,为东方军入闽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五次反“围剿”的艰难时期,红一、红九军团多次转战长校。面对严峻形势,长校的热血青年们踊跃参军、加入赤卫队,发展少先队组织,配合红军行动,筹粮筹款,为保卫苏区政权立下汗马功劳。


在清流县域内,长校是红军标语最为集中的地方。据《清流红军标语图志》记载,长校迄今为止还保存了90余条红军标语,占全县标语总数的半数以上。长校红军标语,由不同红军部队在不同时期书写而成,书写时间从1930年延续到1934年,内容涵盖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军事斗争、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