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擂响,激战正酣!随着莆超联赛四强名单火热出炉,赛事的热情与城市的文明交响激荡,步入全新高潮。
从观众自觉践行礼仪、球员拼搏引领风度,到主办方温情运营、产业联动激活经济,再到文化底蕴的当代表达与传播——这场始于球又不止于球的绿茵盛宴,早已超越赛事本身,以五重境界编织起人与人、人与城、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生动诠释了“以赛育人、以赛兴城”的现代城市文明新范式。
第一重境界:观赛之“礼”
——从“最美观众”到城市文明的“最美风景”
在莆超赛场,球迷不仅是“第十二人”,更是莆田城市文明的流动名片。观众提前入场、对号入座成为自觉习惯;助威声不分主客,热情只为拼搏的汗水而燃;加油声既献给自家队伍,也献给远道而来的对手;赛后,“最帅捡垃圾姿势”蔚然成风,球迷们自发将零食包装、饮料瓶等随身带走,投入指定分类垃圾桶,更有热心球迷组成“清洁志愿队”,协助工作人员整理看台,“不留一片垃圾”的观赛文化,成为最亮丽的文明风景。“莆超”观众用行动诠释:对体育精神的敬畏,对公共秩序的维护,才是观赛的最高礼仪。文明,在每一次自觉行动中生根发芽。
第二重境界:球员之“风”
——从“最佳竞技”到城市精神的“最佳践行”
作为全省首个地级市足球联赛,“莆超”的精神秘钥,首先藏于其纯粹的草根基因。赛事以县、区为单位组建队伍,80%的球员来自本地业余球队,职业涵盖各行各业。他们在绿茵场上卸下日常身份,以最本真的热爱追逐足球。当足球回归大众,体育便成为全民参与的“快乐公约”。更可贵的是,球员们在展现精湛球技的同时,更以行动诠释“比赛第一,文明也第一”的城市精神。赛场上,他们全力拼搏,“争第一、当状元”的拼劲与锐气深深感染场内外观众;胜负落定,他们相拥鼓劲,汗水浸透的球衣传递着认可与敬意;被犯规时,他们克制情绪,以微笑化解冲突;受伤时,他们互相搀扶,用善意传递温暖。胜负之外,球员们以风度证明:真正的赢家,不是金牌的拥有者,而是文明的践行者。
第三重境界:组织之“道”
——从“最优赛事”到城市治理的“最优升级”
“莆超”的成功,是一次城市协同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现。从赛事筹备到赛程安排,从场地维护到安全保障,每个环节都彰显组织者的专业与用心。赛事期间,交通部门开通多条临时公交线路,会场周围增设小车停车位1000余个、电摩停车位2000余个,实现观众“零滞留”;安保部门投入百余名警力与志愿者,通过智能监控与网格化巡逻,保障现场安全;医疗应急部门设置多个医疗救护点,配备专业医护团队严阵以待;电信网络保障团队24小时值守,确保网络稳定畅通,让每一帧精彩画面实时传递……赛事成为检验城市治理水平的“压力测试”,球场上的协作精神悄然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治理精细化升级的“助推器”,绘就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治理新图景。
第四重境界:产业之“擎”
——从“最火赛场”到城市经济的“最火动能”
“莆超”的火爆,直观体现在经济数据的跃升上。借赛事东风,各大体育用品门店足球装备持续走俏,相关商品咨询量、订单量不断增长;6支球队身着本土鞋服企业融合祥瑞图腾、环保科技与球队精神,精心设计的12套定制球衣,化身为流动的“品牌代言人”;观众席上,几十个广告方块展示着莆优产品,绿茵场与品牌光芒交织,映射出“莆田质造”的底气与锐气。
赛事更成为文旅的“导流器”:精心设计的“跟着足球游莆田”路线,以足球串联历史文脉与现代风情,让球迷于激情赛事外,沉浸感受‘妈祖故里、灵秀莆田’的千年古韵与山水之美;赛事期间,16处城市广场大屏同步直播,千余个主题摊位星罗棋布,汇聚本地美食、农特产品、非遗文创等多种业态,引发消费热潮;“莆田卤面”冠名球队的趣味化营销,既引发本地情感共鸣,又通过赛事直播辐射全国,实现“破圈”传播;“50+”商家组团加入“票根经济”联盟,推出折扣、减价甚至免费等优惠,叠加“1元门票惠民价”带动更多人走进赛场;仙游县为庆祝球员薛圣奖“梅开二度”助力赢得“莆超”首战,所有景区向全国薛姓游客免收门票,引爆旅游热潮。
当绿茵场的呐喊与湄洲潮声相融,当九鲤湖的山光水色邂逅宋韵闽风的幽深古意,球迷们从“为球而来”到“为城停留”。“莆超”以“敢拼会赢”的果敢与创新,在体育竞技与体育经济间找到“黄金射门角度”,将赛事流量高效转化为城市经济的“真金白银”,千年商脉在烟火气中迸发新生。
第五重境界:人文之“韵”
——从“最强运动”到城市文化的“最强脉动”
当千年蹴鞠遇上千年古邑,“足球”成为莆田深厚人文底蕴的生动展演。作为闻名全国的“体育之乡”,莆田曾走出张雅玲、吴伊珊、江伊婷等多位世界冠军、亚洲冠军。而“莆超”延续这一传统,不仅吸引近百名本土运动员参赛,更带动民间足球热情高涨。自开赛以来,全市青少年足球培训报名人数激增,越来越多人踏入社区球场体验足球激情。赛场内外,非遗元素的巧妙融入,更为这场文体盛宴注入别样生机与魅力:外广场非遗文化体验互动区热闹非凡,十音八乐悠扬奏响,诸多非遗项目精彩展示,真正做到“一场比赛就是一节文化课”;赛场内,“文武相融”的莆田南少林寺传统武术表演尽显“文武兼修、刚柔并济”的城市独特气质;看台上,千人齐喊莆仙赞句,浓郁的在地文化元素让“莆超”辨识度拉满。
此外,“莆超”还搭建了全民参与、共享的文化传播平台。每场比赛吸引现场观众超千人,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百万。许多外地观众通过“莆超”了解到莆田不止有“莆田鞋”,更有“文武双全”之城的千年底蕴和文化活力。一位网友留言:“原来莆田这么有料!看完球赛更想去莆田看看。”足球成为连接古今、激活城市脉搏的“神奇纽带”。
莆超联赛,莆田文明
——以球为媒,照见城市文明之光
“莆超”之火,火在足球,热在文明。莆田素有“文武之乡”之美誉,不仅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体育之乡”“武术之乡”“田径之乡”。从九鲤飞瀑的灵韵,到壶公叠嶂的云影;从荔林水乡的绿意绕岸,到湄洲潮音的圣光普照;从涵江罗屿深港的吞吐万象,到智造工坊的匠心独运。当千年文脉与竞技激情共振,当妈祖大爱与状元精神交融,莆田——这座“文献名邦”正以“小足球”踢出“大文明”的壮阔图景:它以“全民化”编织赛事经纬,让热血绿茵成为百姓生活的欢腾舞台;以“特色化”镌刻城市印记,使千年文脉在呐喊声中焕发新生;以“产业化”释放价值潜能,将赛场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与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最终踢出了一记传播文明、赋能城市、辐射发展的“全面进球”。
在中国足球发展的当下,它示范了一种可能:体育赛事的最高境界,从不局限于输赢之间。当每个人都是城市文明的参与者、传播者、建造者,体育便能超越赛场,真正照见一座城市的品格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