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福建唯一!全国“最美教师”,“挥着锄头的女科学家”
2025-09-10 20:51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新华社、央视新闻 原创

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光荣入选,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2c83e9daf1c7703cdcc5e4adb6761749.png

廖红在实验室。图源:福建农林大学


廖红,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十二届常委,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持或为主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如PNAS、科学通报等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6个,出版专著3部。


立德树人,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作为学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一级学科带头人,廖红主编了《高级植物营养学》等教材,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带领团队先后共开设8门课程。同时开设网络课堂,共享多位领域知名专家的教学视频,让研究生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了解研究领域前沿进展,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c8eb7819e8b11b491417de43c5735e4c.jpg

廖红在和学生讲课。图源:福建农林大学

廖红认为,无论是哪个时段的教育,都应该从一年级抓起。“一开始就先找准方向,他们的大学生活会很充实,他们的能力会很强,并且他们也会很积极向上,很有自信。” 廖红说道,“要让学生有大视野、大情怀,才能有大担当、大作为。要让学生们知道我们这个学科和‘绿水青山’有什么关联、我们学的知识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廖红始终秉持学生优先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品德建设。廖红说,“我们总说‘三下乡’,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实践经验,你去了能做什么?”在廖红的实验室,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定期到田间地头去实习,接触土地、接触农民,了解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况。

她每次带学生去茶园亲身实践,都会亲手去挖茶树根,亲自示范技术要领,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以实际行动引领学生勇担时代责任,勇于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

廖红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在廖红眼里,比起发表论文,她更看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验室,每学期都会有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学术大比武,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她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学生二年级之前,她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小组的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这样有利于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潜心科研,

将农业创新技术带进茶园

廖红从事根系生物学研究迄今已逾30年,在国内率先开辟了根系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希望借助科学手段,控制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培育出优质、高产和高效的作物。

dfa83c07ea06da8d3013bf0b0b5ff7f2.jpg

廖红在和茶农交流。图源:福建农林大学

廖红带领团队构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田间实验数据的大豆磷效率遗传图谱,在这一研究的指导下,廖红团队2015年赴安溪县和武夷山市,在茶叶种植区走访了1000多家茶企和茶农,采集各类茶青样本、收集不同土壤标本,进行各项大数据分析研究,制定了高品质茶园土壤最适合养分范围。

基于调查分析,廖红提出了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筛选推广适合当地、具有“绿肥”效果的大豆,示范推广“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的间作绿色栽培模式,指导茶农进行豆科轮种、间种,促进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在廖红团队的指导下,茶叶的优品率较3年前提高了20%左右。

78a65467a055638fcb02ccd7c12b0e5c.jpg

廖红在和茶农交流。图源:福建农林大学

在廖红的科研团队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茶农由怀疑、观望转变为谨慎尝试、积极参与。从在两三个茶园开始试验推广,到2000亩不施化肥和农药的试验园,再到辐射并带动了十几万亩生态茶园。

“科研成果只有服务于农业和农民,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很多基层干部很想为农民干实事但苦于专业知识不够,通过这几年我们的尝试,如今已经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果,如今,这里已成为武夷山优质高效生态茶园的一个标杆。”廖红说。

真正做到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2021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廖红便作为科技特派员向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廖红说:“福建省是生态文明先行省,也是科技特派员的发源地,我想我所从事的农业科学研究在这里一定会大有所为。”她带领科特派团队以福建省内农业优势茶产业作为突破口,开展产业服务,引导党员勇担时代责任,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在三农一线显身手、做贡献,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廖红表示:“要做好科研,必须要考虑社会责任:你的科研成果能给人民带来什么好处,会给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能给国家作出什么贡献。做农业真是需要情怀,要一点一滴、慢慢地去做。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认认真真地把有用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带给农村群众。”

目前由廖红领衔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已经超过一百人,他们坚守在农村一线,在武夷山、安溪等地建立了多个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创建夏种大豆固氮、冬种油菜压青的生态茶园耕作模式,研发茶树生长所需的高氮低磷中钾的茶树专用有机肥,有效提高茶园养分效率、改善茶叶品质、稳定茶叶产量,达到茶园减排增碳效果。

廖红深耕教学一线,服务乡村振兴主站场,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真正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是一名有情怀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