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平潭综合实验区
标题图
第5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多元活动纷呈,掀起光影热潮
2025-09-06 09:04 平潭时报

9月5日至7日,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在平潭举办。自9月5日启幕以来,影展便以多元丰富的活动迅速点燃了平潭的光影热情。50部入围作品分组展映引发观影热潮,30部AIGC作品线下展映带来科技与艺术的视听盛宴,“训练营公开课”导师开讲输送专业“干货”,“光影记忆·情系中华”致敬台湾经典特展展映4K修复佳作……一系列精彩活动共同掀起了这场光影狂欢的热潮。

50部入围作品掀起观影热潮

9月5日,第5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主竞赛单元的50部入围作品开启分组展映,类型丰富、题材多元的影片迅速在平潭引发观影热潮。

在西航国际影城放映厅内,《寇比力克,我爱你》《上场吧!女孩》等作品接连登场、轮番展映。这些作品聚焦各类议题,勇敢叩问当代社会现实,青年导演们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性、生命与社会肌理的洞察。

“每个入围的片子都融入了导演们自己的思考。即便是类似的题材,也都通过各自独特的创作手法来呈现。”来自福州的观众姜文泽在观影后感慨道。

展映现场还举办了观影分享会,主创人员和观众进行现场互动交流,增进观众对作品的了解,让思想碰撞出更多火花。

入围作品《所有的鸟儿都会离开》的导演刘雨竹说,以前觉得一个片子拍完就结束了,其实并非如此。它需要走向观众,和大家交流,完成能量的互换,这才是完整的创作过程。

当天,现场还开展了评审沙龙活动。仇晟、黄旭峰、徐蓓、张珂等评审齐聚一堂,和大家畅聊“我们评委喜欢什么样的作品”。通过交流互动,让青年创作者们更好地了解评审的标准和喜好,为今后的创作指明方向。

“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的作品种类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们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仇晟说。

30部AIGC作品开启线下展映

9月5日,第5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未来已来·AIGC单元”的30部入围作品开启线下展映,为观众带来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共同见证青年创作者在AI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展映现场,《彼岸信号》《安妮》《出神》等作品依次亮相。在AI技术的加持下,这些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得知今年的影展增设AIGC单元,我特别好奇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入选。”专程前来观摩作品的高校教师李洋说,AI创作和传统创作截然不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据悉,“未来已来·AIGC单元”是平潭IM影展与字节跳动旗下的AI创作和内容平台——即梦AI联手发起的短片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3443部参赛作品,经过层层筛选与严格评审,最终有30部AIGC作品成功入围并参与线下展映,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展映活动期间,崔伊、王安忆、卢梵溪三位评委来到现场,聚焦《AI时代电影人的创作方法》这一热门话题,与创作者们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AI时代为电影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希望青年创作者们勇于尝试新技术,坚持做好自己的内容,在AI的浪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崔伊说。

导师开讲 提供“干货”

9月5日下午,第5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训练营公开课”开讲,邀请5位导师从导演、编剧、市场等多个维度,与现场青年创作者共同探索青年创作样本,为其提供专业指导与经验分享。

作为电影《长江图》的导演,杨超此次带来题为《一部电影的开始》的公开课。他围绕影像工作者如何回归影像创作本身展开分享,强调视听手段应真正服务于叙事和情感表达,最终助力创作者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见。值得一提的是,杨超执导的作品曾在戛纳、柏林等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斩获奖项。

结合自身经历,杨超坦言:“我自己在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也常常处于信心不足、胆怯虚无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帮助青年创作者在起步阶段建立起的信心十分关键。”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电影专业的学生张晖,此次专程前来参加影展活动。听完分享后,他直言收获满满:“杨超导演的核心观点就是创作者要自信。我们必须先接受前期作品可能存在的粗粝、粗糙问题,然后在不断尝试中慢慢进步、持续努力。”

兼具编剧与导演双重身份的导师袁媛,曾担任《滚蛋吧!肿瘤君》《后来的我们》《我本是高山》等多部影片的编剧,其导演处女作《明天会好的》也备受关注。此次公开课,她以《从纸面到银幕——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为题,带领现场学员与听众走进幕后,详细解读一部电影从文字剧本跃迁为银幕光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蜕变与蕴含的生命韧性。

对于电影创作中的“落差”,袁媛有着深刻的理解:“电影毕竟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艺术,落差是必然存在的。但在这种落差当中,我们或许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也能从中学会接纳自己、找到与现实和解的方式,这就是一种成长。”

青年导演纪佳佳对袁媛的分享感触颇深,她表示:“两位导师的分享都非常真诚,他们均从自己的作品出发,毫无保留地跟我们分享创作过程中失败的经验,让我们能从中学习借鉴。我认为这正是电影人的精神所在。作为电影创作者,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强大的心,做好面对失败的准备;同时,在每一次失败后,都要总结经验、不断积累,然后勇敢地继续投入下一次创作。”

据介绍,影展期间还将举办陈博文、刘开珞、单佐龙等资深电影人的公开课。

光影为媒 致敬经典

作为影展特色板块,“光影记忆·情系中华”致敬台湾经典特展也于5日拉开序幕,展映《红柿子》《热带鱼》等4K修复经典影片,吸引全国影迷到平潭观影。

上午9时20分,平潭西航国际影城6号厅灯光渐暗,王童导演的《红柿子》4K修复版的画面在荧幕上亮起。这部以1949年家族迁徙为背景的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时代变迁中的家族离合与人性光辉。

第四次参展的自媒体人张新伟专程从北京赶来,他说,台湾地区经典电影特展已成为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的特色品牌,经典电影展映使两岸观众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共同的文化基因。

据介绍,本次特展在9月5日至6日期间将展映多部台湾地区经典影片。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经典作品“新生”,4K修复技术既展现电影艺术魅力,更激励青年创作者在传承中创新。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