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标题图
罗星街道:以民生为“针”,“绣”出基层幸福新图景
2025-09-05 18:57 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近年来,福州市马尾区罗星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在马尾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以“绣花”功夫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绣”出一幅极具温度与质感的基层幸福新画卷。

近两年来,罗星街道在平安建设“三率”测评中,群众安全感率均超99.8%、扫黑除恶好评率超98%,安全感与满意度双高,彰显出卓越的社会治理能力;新港社区“五心”工作法成功入选福州市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为全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全市首创的君山社区“政府+国企+专业团队+社区”协同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为民生保障注入强大动力……民生成绩硕果累累,罗星街道正在以精准精细的服务举措和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持续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赋能,织密民生“保障网”

在罗星街道,创新基层治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贯穿于民生服务的每一根丝线。通过突破机制与整合资源,正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域、精准高效的精细化治理网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a35daebbec6768a95a2f0e91f6c76ec.jpg

君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窗口

在社区一线的生动实践中,创新模式的种子正在遍地开花,为民生服务增添色彩。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君山社区首创“政府+国企+专业团队+社区”协同模式,携手闽投等省属国企,破解人财物智的瓶颈;罗星社区聚焦榕台融合,用心用情筑牢台胞生活的“第一家园”;培英社区以“1+5”温情工作法为核心,搭建“两长一员”老干部服务平台,让温暖在邻里间传递;马限社区推行“1235”工作法,率先探索无物业老旧小区片区化管理,打造出祖洲里片区的治理样板;沿山社区以“三和社区”建设为抓手,建成全市首个超3000㎡的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辐射周边50余个小区;新港社区则针对人口构成复杂、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创新“五心工作法”,为社区和谐护航。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共同托起民生幸福的坚实底座。

针对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罗星街道顺势而为、主动破题,借助环卫一体化招标的契机,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五大法则”片区化管理模式,让老旧小区的治理效能实现质的提升。以马限社区祖洲里片区为试点,物业公司全面进驻,统筹保洁、设施维护等日常管理,随后经验逐步推广至全街道6个社区,如今已实现42个老旧小区物业片区化管理全覆盖,“无人愿管”的困境在这里得到有效破解。

罗星街道还依托片区化管理,构建“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共治机制,培育成立业委会70个,让居民成为治理的主角。在“区直部门—街道—社区—业委会”四级协同推动下,已开展飞线充电治理专项行动10余次,规范飞线600余处,并建立“回头看”常态化机制,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一张不断织密的民生“保障网”,正让罗星街道的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治理的温度与幸福的质感。

科学施策聚力,守好民生“安全线”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对于罗星街道而言,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来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一条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无论是老旧小区的隐患治理,还是应急救援的体系建设,这里都在用科学的方法、务实的行动,为百姓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1488e450450eb87b32fd09fea002ec11.jpg

施工团队修缮屋顶檐脱落问题

并安装防护网

走进天马花园、罗星花园等老旧小区,安全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罗星街道把消防设施老化、外墙脱落等顽疾作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消防+外墙”双线整治,系统清除风险隐患。在消防安全提升方面,街道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7万元,完成4个老旧小区消防管网改造,为70个老旧小区及人员密集场所配置微型消防站80座,为61个小区增设楼栋灭火器1796具,直接惠及居民8778户。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让居民面对火情多了一份底气——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街道火灾险情同比分别下降21.3%、20.8%,治理成效持续显现。与此同时,外墙整治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街道坚持“分批推进、逐项销号”,对10余个隐患小区实施差异化改造。在明苑园等小区,更创新采用“业主自筹+业委会集资+社区补贴”的多元筹资模式,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点燃了居民参与的热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5932adaaf25cd87e66f7466f1b40c189.png

工作人员在小桂林登山步道设置警示牌

隐患治理是“防患于未然”,而应急救援则是“守护于危难之时”。罗星街道正用“科技赋能+专业托管”的双轮驱动,让安全保障既有速度,更有精度。科技赋能方面,街道直接购买福州市勘测院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低空综合服务,显著提升了“两违”巡查、森林火情预警、台风应急响应及山林救援效率;专业托管方面,与福州市马尾区领航救灾救援中心签订应急仓库托管协议,组建24小时应急救援队,配备专业设备,实现“智能调配、30分钟响应”。

君山“小桂林”非景区的安全管理,就是这一体系的生动注脚。街道在这里实施“三防”安全管控,在6个主要进山口安装视频监控,在40余条登山步道布设600面位置信息指示牌,在30余处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2024年以来,通过地面救援与无人机侦测的立体联动,已成功处置非景区突发险情16起,平均响应时间缩短50%以上,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从隐患治理到应急救援,从传统手段到科技赋能,街道正用系统化思维和精细化管理,守好民生“安全线”,让百姓的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升级设施提质,吹响民生“先锋号”

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罗星街道把老旧小区改造和便民生活圈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用一个个创新举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让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走进许多无物业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曾是让居民又爱又恨的顽疾。张阿姨住在马限社区的一栋老楼里,过去为了给电动车充电,只能从四楼窗户牵一根插线板下来,“风吹雨淋的,我也知道危险,可没办法啊。”为了既满足出行需求,又守住安全底线,街道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国企运营”模式,统筹推进充电桩建设与小区管理,让“充电革命”在居民家门口落地生根。项目覆盖39个小区、63个点位,规划1317个充电口,通过统一规划、安装、维保、运营,形成“充电—停放—管理”的完整闭环。截至2025年7月,已完成25个小区、688个端口建设,预计年底前全面投用。张阿姨笑着说:“现在下楼就能充,价格也实惠,心里踏实多了。”届时,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将实现全覆盖,居民再也不用为“充电难、充电险”犯愁,小区环境也因此焕然一新。

60909e5ba72ddfecd49c8187013e8116.jpg

罗星邻里农贸市场

在另一处民生战场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同样精彩。过去,青洲新苑的居民买菜要走好远,或者只能在路边临时摊位上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有的事。街道盘活附近的闲置地块,打造了一座集农贸市集、社区医疗、便民商超于一体的邻里服务综合体。其中,罗星邻里农贸市场于2024年8月开门迎客,不仅填补了该区域长期以来的市场空白,惠及周边2万余名群众,更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治理了困扰多年的马路市场。卖了十多年蔬菜的刘师傅,如今在市场里有了固定摊位:“以前风吹日晒,现在有摊位有遮阳棚,生意也稳定了。”居民王女士则感慨:“现在下楼就能买到新鲜菜,还能顺便在社区医院量个血压,太方便了。”流动摊贩被请进市场,纳入规范化管理,既解决了占道经营带来的“脏、乱、差”市容问题,又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

无论是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还是打造便民生活圈,罗星街道始终坚持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一个个看似细微的变化,汇聚成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也让城市的肌理更加温暖、更加有活力。

聚焦老小暖心,打造民生“样板区”

民生不仅是宏观的制度安排,更是对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人的贴心守护。罗星街道用精细化的服务网络和个性化的关爱举措,在“朝夕”之间绘就了一幅温暖的幸福画卷。

走进天马山公园,孩子们的笑声随风飘荡。作为马尾区首个市级儿童友好街区的核心区域,这里不仅有新添置的跷跷板、秋千架、攀爬网,还在君山—闽投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了母婴室、儿童心理咨询室、“绿芽奇遇园”和“禁毒文化长廊”等特色空间。阳光学院的志愿者们定期来这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社区工作者和党员志愿者则在党员活动中心为小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和兴趣拓展。一年下来,亲子阅读会、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开展了30余场,让“童趣社区”的氛围在一次次互动中愈发浓厚。

dcc8a29e095363dcf0228af19fb32e60.jpg

万友康复医院(颐养院)冬至活动

而在另一端,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同样多姿多彩。罗星街道创新构建起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让幸福“夕阳红”成为看得见的日常。辖区内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家街道级照料中心、1家养老机构和3家长者食堂,构成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社工站整合医疗资源和志愿者队伍,为163户困弱家庭提供精准帮扶;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让特殊困难和高龄老人定期享受到电话随访、回访和“六助”实体援助;全市首个超3000㎡的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则为3500名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长者食堂飘香四溢,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助餐、助医、助洁等全方位关怀。

从“童”到“老”,从“朝夕”到“四季”,罗星街道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服务场景,把民生温度传递到每一个家庭,让“老小皆安”成为最动人的城市底色。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在新发展阶段,罗星街道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地,用“绣花功夫”雕琢服务细节,把民生愿景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奋力绘就“万家灯火总关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民生新画卷!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